文/高姍姍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是“鑄魂”的主陣地,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意義重大,不僅關乎教學成效,亦影響著人才培育質量。
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無論高校亦或思政教師,均要提高重視程度,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結合實際創新話語體系,把握好課堂教學這一思政課育人主渠道,真正實現思政育人的目的。
思政課話語體系的特征
政治性。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陣地,要通過系統的、全面的思政課的教育和傳授,使高校學生意識形態得以加強。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新話語體系的過程中,要深刻認識教育的歷史責任,提高政治站位。政治性是關乎思政課的價值取向和人民立場的根本問題,是占據道義制高點的核心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和淡化。只有始終堅持政治性,才能切實發揮話語體系的積極作用,進一步鞏固思政課的教學質量。
多樣性。當前,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也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高校思政課教師可將理論知識講得親切有味、活潑生動,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相結合,不斷增加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高校思政課教學要鼓勵和倡導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實現教學園地百花齊放。
科學性。作為實踐的先導,只有科學的理論才能為實踐的有效性提供保障。在創新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的過程中,要始終將科學性作為基礎和前提。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善于運用創新思維,不斷彰顯話語體系創新的科學性,著力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時代性。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普及,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既要因勢而謀,也要因勢而動。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形成了諸多新的網絡話語,這對于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而言,無疑注入了新鮮血液。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要求,需要認真研究、辨別、分析、判斷當代網絡流行話語背后隱藏的價值取向和態度立場,找到教材話語同網絡話語之間的共通點和結合點,打造高校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表達方式。
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的對策
順應時代發展,創新話語體系
話語體系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每個時代背景下的理論思維都有其特點,不同時代會體現出完全不同的內容和形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也應與時俱進,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話語體系。
一方面,作為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也為了讓大學生群體更好地接受和吸收,高校思政課構成體系必須符合當下的時代特征,契合大學生的話語需求。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過程中,應提煉具有影響力、感召力和典型性的話語內容,切實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熱詞層出不窮,傳統思政課話語體系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現實需求。因此,在話語體系內容層面,應適當加強網絡話語的引薦和運用,進一步強化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尊重學生話語表達,增強學生表達能力
長期以來,在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課堂教學常常成為教師的一言堂,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新時代背景下,在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要深刻認識到,學生話語權旁落是阻礙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提高的原因之一。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壯大而成長的一代,其個性十分鮮明,他們具有較強的主體意識和求知欲,思維跳躍、善于思考,表達能力強。高校在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過程中,要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個性與思想特點,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和話語權,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與此同時,要為學生創設開放、互動、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表達自己想法與建議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和能力。在思政課堂師生話語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話語權走向形成正面引導,端正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使學生親師信道,達到鞏固教學成效的目的。
借助新媒體,創新話語傳播方式
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過程中,話語方式和傳播方式的改革至關重要。一方面,由于思政課的特點,教學內容中包含諸多政治話語,教師可將其轉化為通俗化的話語內容,滿足大學生的話語需求。
思政課教師在轉變話語方式的過程中,可以將側重點放在教學內容所包含的哲學原理和宏觀政策上,可選擇用日常話語或運用相應的修辭手法,將晦澀難懂的教材轉變為學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化”語言。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遵循正確價值取向的基礎上,適當進行話語表達方式的轉變,增強話語感染力,滿足學生學習訴求。
另一方面,在話語傳播方式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迎來了自媒體時代,這個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錄者,它拓寬了學生信息獲取的渠道,成為大學生的日常首選。
思政課教師是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責任主體,他們的網絡發聲有利于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引導大學生正確開展網絡實踐。思政課教師通過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對學生形成積極影響,最終實現借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凝結學生思想共識的教育目標。
提高教師素養,支撐高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高校思政課教師肩負著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思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陶冶大學生道德情操,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責任,是立德樹人、鑄魂育人使命的踐行者,教師的綜合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話語體系創新的成效。
現階段社會矛盾與問題的凸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話語體系創新提出了挑戰。必須致力于高校思政課教師綜合素養的提高,才能真正發揮其主體作用,繼而使話語體系的建設與創新契合時代發展與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實際。
首先,基于高校思政課的屬性,要求廣大思政課教師必須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構建科學話語體系的基礎條件。思政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優秀人才。因此,要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使其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積極推動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發展。
其次,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和引領,不斷夯實理論基礎,增強自身業務能力,積極展開學術研究,從海量的學術資源中提取符合時代特點與教學需求的話語內容。
我們處在一個價值多元、泥沙俱下的信息時代,存在雜音和噪音是難以避免的,因此,推動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成為必然趨勢。在思政課創新的過程中,要與時代接軌,真正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需求,讓學生有表達欲望。同時,教師也要在品德修養上高標準嚴要求,發揮意識形態安全責任主體的作用,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
高校思政課教師讓理論走進了實踐,培育了當代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能夠始終堅定文化自信與理想信念,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成長為合格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