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直播平台_日日视频激无码,强奷漂亮脱肉丝袜无码视频,滋润新婚同事小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首頁 > 要聞>正文
  • 雷 軍:你問我壓力大不大?我想回答你

  • 責任編輯:新商業 來源: 中國商業期刊 2021-05-01 09:03:25
  •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能依靠的,只有一顆一往無前的心

    九天玄數書.jpg

      前幾天,我約了一個文化人在北京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步,這個人是許知遠。沐浴在清晨的陽光里,一片生機盎然,我們聊得非常投機。

      我跟他是非常不同的人,背景也不一樣。可能唯一的相同點,是我們大學里學的都是計算機。

      我很好奇,計算機這么好的專業,他怎么想轉行去做記者、辦雜志?他也很好奇,我過去30年的職業生涯里怎么會有那么多次的變化和蛻變。

      迄今為止,我的人生的確經歷過很多次重大的蛻變。如果用發燒友的話講,就是給自己“刷過幾次ROM”。

      第一次“刷ROM”是在金山,那時我28歲。我熱愛寫程序,覺得會寫一輩子。1998年,求伯君推薦我出任金山的總經理。剛開始我不愿意,我更喜歡寫程序。但求總堅持。我打算先干著試試看,等有了合適的總經理,再回去寫程序。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改變了我一生的意外。有個同事幫我整理電腦時,不小心把我的硬盤連同備份盤完全格式化了,我那些年存下來的代碼都沒了。我到現在都記得這個同事的名字叫劉光明。

      沒有了退路,我只能專心去干總經理,這逼著我后面學管理、學市場、學銷售,從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二次“刷ROM”是2007年,我離開金山后,做了一名專職的天使投資人。

      這個選擇,跟我之前創辦卓越網的經歷有非常大的關系。卓越網是我2000年牽頭創辦的,曾經是當時最大的電商網站,但因為融不到足夠多的錢,2004年不得不把它賣給了亞馬遜,成為亞馬遜中國。

      當時中國的創業者不知道如何創業,也很難融到錢,創業過程極其艱辛。對創業不易,我有非常深刻的體會。我希望能做創業者的朋友,真心真意幫助他們。于是,我又成了最早一批做天使投資的人。

      談到卓越網,直到今天還有人問我:當初賣掉卓越網,你后悔嗎?我不后悔,不過很少有人能理解這其中的痛苦。

      幾年前,我在美國西雅圖拜訪貝佐斯時,他一上來就說:對不起,我們沒有照顧好你的卓越網。

      第三次“刷ROM”是2016年,在小米遭遇挫折,生死存亡之際,我不得不親自接管了手機部。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成了硬件工程師,一邊自己學習,一邊帶著大家補課,補制造業的課。經過長達五年、不間斷的學習和補課,我們在硬件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手機銷量也重回全球前三。硬件工業,我自己也算是入門了。

      從程序員到管理者,從創業者到投資人,從互聯網到硬件,都是認知結構和人生閱歷的巨大翻新。這幾次重大的蛻變,有的是被動的應變,有的是主動的選擇。但無論哪一種,都需要無畏的勇氣、堅定的意志、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對抗巨大痛苦的韌性。

      畢竟,每一次進入新的領域,過去的知識、經驗、聲望、榮譽,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顆一往無前的心。

      感謝這些痛苦和磨練,沒有這幾次“重刷ROM”,就沒有今天的雷軍。

      時代的大潮面前,我們將何去何從

      持續蛻變,持續刷新,才能贏得更有趣的人生。所以,我才喜歡上了跑步,在清晨的陽光下奔跑,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過去兩個半月,對我而言,又是一段迎接蛻變的新的旅程。

      8年前,2013年,我拜會過兩次Elon Musk,當年我就成為了特斯拉的車主,也開始關注電動車產業。

      造車一直是一個很時髦的話題。這些年來,在小米高管會上,我們也偶爾討論過幾次。直到今年1月15日,董事會要求我們認真研究一下電動車產業。

      講實話,一開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手機業務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這一仗還沒真正打完,做車會不會分心?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時代的大潮面前,我們將何去何從?

      1月15日,我們開始認真調研。很多朋友勸我們:“小米對硬件、對互聯網都很懂,你們應該立刻開始干。”他們還說:“你們同行都在做,如果不做,你們就落伍了。”

      也有很多人好心勸我們:“汽車行業非常復雜,投入按百億計,周期特別長,很容易掉到坑里,你們是外行,估計搞不定。”還有人說:“別人已經干了五六年,你們現在干,太晚了。”

      這個決策對今天的小米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那段時間,白天,我都會想到10個必須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靜下來,又可以列出10個不能干的理由。

      當初,我們進入智能手機行業時,一無所有,當時的競爭對手們哪個不是巨頭,我們依然取得了今天的奇跡。今天的小米已經是世界500強,實力比10年前強了太多。我們最大的擔心是什么呢?

      其實只有一個難度:我們敢不敢干?在困難面前敢不敢亮劍?我反復問自己:我還能有10年前一樣的勇氣,10年前一樣的決心,甚至10年前一樣的體力嗎?

      在此過程中,米粉們給了我最大的鼓舞。

      去年年底,我們舉辦了一次新年許愿的活動,我們幫助米粉實現他們的新年愿望。有一位ID叫“家樂福海盜”的米粉,他的夢想特別酷,他想開著裝有全套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的房車環游中國,感受一下“行走的智能生活”會是怎樣。

      我答應幫他實現這個夢想。目前,房車改造已經接近完工。我們的第一輛車居然是改裝的智能房車。

      春節前,我們組織了一次跟米粉朋友的年夜飯活動,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送我這份禮物(一本書)的米粉叫吳向宇。感動我的,不僅僅是他6年來買了價值35萬元的小米產品,而是他說的這句話:我始終相信小米,這是我和小米一起長大的見證。

      前幾天,我的同事告訴我,他看了最近各種新聞,也很關心小米造不造車。他說,只要小米造車,他就一定會買!

      不只是吳向宇同學,期待小米造車的朋友,非常非常多。今天傍晚,發布會前,我們在微博上做了個調查,結果有超過95%的網友支持小米造車。

      為什么有這么多人希望我們造車?為什么大家認為我們一定能贏?我想是因為,大家相信我們,有能力做一輛大家喜歡的好車;相信我們,有行業最完善的智能生態,還有全球無數的米粉支持。

      同時,我們非常清楚汽車行業的風險,百億級的投資,三五年才能見效。這對小米不是一個小的風險,但10年創業的小米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

      目前小米有了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有穩健增長的全球第三的手機業務,有最好的智能生態,還有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我現在可以自豪地說,一個迄今最好的小米,正以高昂的士氣,大步邁向新的征程。

      我們迎來了小米史上最重大的決定

      在過去75天里,我經歷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今天,我們終于迎來了小米史上最重大的決定: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未來10年,我們將投入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

      從個人設備,到智能家庭、智能辦公,再到智能出行,小米將用科技的力量,全力為米粉提供全方位、全場景的美好智能生活。這團使命之火,始終在我們心中熊熊燃燒。

      我期待,在全球每一條路上,都有小米智能電動車馳騁的身影;我相信,小米能讓我們每一位用戶,無論何時何地,都沉浸在科技帶來的幸福生活中。這就是小米造車的初心。

      這一回,我將親自帶隊,這將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很清楚,這個決定意味著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

      我做好了再全力沖刺至少五到十年的準備,我們將以巨大的投入、無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來面對這場全新的征程。

      你問我壓力大不大?我想回答你,從這一刻起,我不再關心有沒有壓力。我只關心,如何為米粉做款好車。

      做款好車,我們還是有一定的自信和底氣的。只要大家愿意等,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4月6日是小米的11歲生日。11年一路走來,在這個時刻,更加特別理解成長的意義。

      什么是“生生不息”?現在我可以分享我的答案:生生不息,是堅定的信念與樂觀的信心;生生不息,是不斷求新的精神和生機勃勃的希望;生生不息,是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推動世界終究不斷向前的壯麗畫卷。

      這就是小米,這就是我們共同的期待:一直奔向遠方的征程上,永遠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生生不息的未來!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猜你喜歡

    無相關信息
  • 朱先春:企業創造高績效的核心要素是人本動力
  • 劉青萍:引領世界500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 陳俊長:以核心技術提升易司拓的行業領導力
  • 李 雄:資本運作者要保持行業領先的專業意識
  • 謝 琨:錢塘天譽“士族大宅”的創建者
  • 外貿風險管控要突出全過程信息識別與整合
  • 出口型企業要有效平衡電子商務的雙重影響
  •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怎樣避免成為“背鍋俠”
  • 主編推薦 ...
  • 打扮家斬獲“2021年最具創新力家裝平臺”榮譽...

  • 一對一輔導前十名大智教育給出高中學習方法,建議收藏...

  • 潮動蓉城,中石油攜手舒達源亮相成都國際車展...

  • 滾動新聞 ...
    新聞排行 ...
  •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于我們 | 雜志簡介 | 法律聲明 | 廣告刊例 | 聯系我們
        E-mail: cbmag@163.com  律師團隊:北京正大律師事務所  聯系QQ:360737408
    (C)版權所有 中國商業期刊網     京ICP備13034703號-3

    1. <sup id="9gk0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