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琦 住酒店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
互聯網焦慮癥
我從所謂的互聯網行業轉戰傳統酒店業,已有12個年頭。雖然辛苦勞累,但成果還不錯:雖然起步較晚,但各個方面都在不斷超越同行,慢慢成了中國酒店業的“頭牌”。加上我連續創業了幾個公司,還經常被一些新的創業者請去介紹“經驗”。
酒店行業并不好做,都是些苦活累活,事務繁瑣,環節眾多。經濟型連鎖更難,既要好又要便宜,成本稍微高一點,利潤就不見了。365天,天天要睜大眼睛,不能出紕漏;天天要做好生意,哪天差一點,后面就得拼命補。
看別人的企業沾點互聯網的光,換個互聯網的新打法,市值輕輕松松就超越了我們,這挺讓人焦慮的。
另一個焦慮的事情是OTA(在線旅行社)。隨著手機應用軟件的普及,OTA們都各顯神通,又是綜合服務平臺,又是手機門戶。手機屏幕小,容量有限,我們這些單一用途的手機應用軟件很難被用戶保留在手機里。瞅著OTA的比例一點點上升,心里著急。
本來OTA(在線旅行社)每間房掙的錢就是我們的兩倍多,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還會從我們這里搶去更多的市場份額。這樣下去,我們就會淪為掙辛苦錢的幫傭了。
OTA(在線旅行社)的日子好過嗎?也未必。梁建章2013年回到攜程后,大刀闊斧地進行調整,夜以繼日地工作,又是并購,又是投資。除了要對付來自去哪兒和藝龍的競爭和蠶食,還要提防阿里和騰訊的順手牽羊,真可謂嘔心瀝血。
BAT的日子就好過嗎?馬化騰覺得: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企業看似牢不可破,其實都有大的危機,稍微把握不住社會趨勢,就非常危險,之前積累的東西就可能灰飛煙滅了。
看來大家都在焦慮,都在糾結,都在苦苦思索和尋覓。我們大家所焦慮的原因就是互聯網浪潮的不斷涌來。每一次信息技術的革命給企業界帶來無窮想象空間的同時,也帶來了轉型的危機和被淘汰出局的恐慌。
敝帚自珍——我看好住宿業
當一個問題無解的時候,反觀自身,回顧歷史,也許能找到方向,找到答案。
1949年以前,中國出現過很多“大王”,比如剪刀大王張小泉、粽子大王五芳齋、面粉大王和棉紗大王榮氏家族、烤鴨大王全聚德、火柴大王劉鴻生、萬金油大王胡文虎……
這些都是跟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他們在民族資本興起的年代,迅速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解放后,他們大多數被國有化了,至今仍有部分活躍在各自的領域。比如全聚德,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再看看現在衣、食、住、行各個領域的“大王們”。優衣庫、麥當勞、希爾頓酒店、達美航空等,同樣是行行出狀元。這些傳統公司的特點是:歷史長、盈利穩定、規模和市值都不小。
50年、100年前有互聯網企業嗎?沒有。在新技術不斷出現的時代,高科技公司的產生和淘汰率實在是太高了。
曾經作為商學院案例的惠普已經風雨飄零;雅虎被谷歌取代,臉譜又搶了谷歌的風頭;曾經市值2000億美元的諾基亞,被蘋果擠對得難以為繼,70億美元賤賣給了微軟;微軟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也只能抱團取暖……
50年、100年以后呢?一定還會有更多新興企業,憑借新技術,顛覆目前的這些大腕兒們,今天盛極一時的新興企業,能剩下的不會太多。
再看看今天的世界級酒店集團,大多有四五十年以上的歷史,創立于1919年的希爾頓已經擁有百年歷史。50年、100年之后呢?我相信人們還得睡覺,還得出差住宿。因此,我們這些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企業必定還會存在,只要我們自身不出問題,建立好扎實的基礎和架構,相信華住將會有機會和希爾頓一起,躋身世界酒店集團之列。
線上企業固然好,規模可以極大,可以達到千億美元的規模,但能夠達到這個量級的企業數量極少,競爭將會非常慘烈,企業的生命周期也會較短。就像曇花,很美,但只能一現。
敝帚自珍,我覺得自己從事的住宿業也是非常不錯的行業。在人們發明出不用睡覺的方法之前,住宿業一定會存續。這種貼近人們基本生活的產業,將會更持久、更穩固、更多元。
經過以上的思考,心定了一些。但絕不能故步自封,閉門造車,而是要在做好本分的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擁抱互聯網。
用互聯網精神打造傳統服務業
面對這樣的互聯網變革,做鴕鳥是不行的。
基于互聯網的OTA(在線旅行社),每間房每夜掙的錢已經是我們實體企業的兩倍左右,市值經過放大更是達到七八倍之高。我們自己如果不思進取,在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變革浪潮中,利潤將會越來越少,最后逃脫不了掙辛苦錢的命運。
十多年前,我剛進入傳統行業時提出:用IT精神打造傳統企業。當今中國酒店業真正具備競爭實力的,都是秉承這個精神的企業。今天,我要再進一步調整為:用互聯網精神打造傳統服務業。不僅僅要使用互聯網技術,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是相對于工業化思維而言的。工業化時代的標準思維模式是: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但在互聯網時代,這個重要的三位一體被解構了。
正是因為工業化的發達,產品和生產能力不僅不再稀缺,而且極大地過剩,產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現,渠道壟斷變得不可能。
最根本的是,媒介壟斷被打破,消費者同時成為媒體生產者和傳播者,通過單向、廣播式傳播方式制造熱門商品,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不再行得通了。原有供應鏈上的關鍵角色,如品牌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權力在稀釋、衰退,甚至終結。
在消費者主權的時代,消費信息越來越對稱,價值鏈上的傳統利益集團越來越難鞏固自身的利益壁壘,傳統的品牌霸權和零售霸權逐漸喪失發號施令的能力。話語權從零售商轉移到了消費者手中,消費者通過自媒體,建立和強化了這種自主權。
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以前的企業也會講“用戶至上、產品為王”,但這種口號要么是自我標榜,要么是出于企業主的道德自律。但在數字化時代,“用戶至上”是你把用戶口碑和好評變成了有價值的資產。
移動互聯網進一步顛覆了現有的商業價值體系和參照物。過去,零售商和品牌商習慣了自吹自擂,而粉絲經濟的核心是參與感。我們必須主動邀請用戶參與到從創意、設計、生產到銷售的整個價值鏈中來。
移動互聯網也顛覆了價值創造的規律。我們必須回歸到商業的本質,找到用戶真正的痛點、癢點,為客戶創造價值。就像雷軍說的,要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來。如果僅僅提供商品本身的消費價值,由于大量同質化商品的存在,粉絲就沒有動力購買你的產品。
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代替不了線下體驗
線下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競爭的根本,但我們必須善用互聯網工具,用它提高我們的知曉度,提高運營效率,提高用戶的全過程體驗。
許多新興的互聯網O2O企業,做的都是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利用服務和產品的過剩,跟商家討個好折扣,以此吸引大批客戶,低價批發、低價銷售,美其名曰“團購”。收集一批用戶評價,給商戶評級排名,再設法跟商家或者用戶收錢,這樣的就叫“點評網”。
他們一旦聚斂了巨大的用戶,就跟過去的分銷渠道一樣,壟斷了商家和用戶交流的渠道,就會擁有很強的話語權,會在兩邊賺取超額利潤,但更多的是向商家榨取高額傭金。
過去工業化時代的國美、蘇寧,就是上一代的渠道壟斷者。
對于小型企業和分散的商家,這些新式的O2O是有幫助的,至少在沒有超越臨界利潤點的時候是利大于弊。但對于大型品牌集團而言,如果一味依賴這些新興的渠道商,將會是災難性的。
因為這些新型的“中介”更加容易沉淀用戶、黏著用戶。在社交化、移動化的推動下,還會產生“去品牌化”的情況。中國的傳統服務業,實際上同時在經歷品牌化和去品牌化這兩個既對立又統一的過程。
由于長期輕視和壓抑服務業,中國的品牌化趨勢明顯。但是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興起,有淡化品牌的作用,這就產生了一種“去品牌化”的傾向。
我們可以在這兩種矛盾對立的趨勢里,對絞出一種螺旋式上升的力量來應對。傳統服務業要在新格局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核心價值,必須具備互聯網思維。未來是否還需要這種“中介”和中間渠道?未來的品牌集團是否還是今天這樣的模式?這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
比如酒店集團,從最早的重資產模式,進化到今天的輕資產模式,以品牌和管理為主。未來的酒店集團是否應該進一步演化,演化成“品牌+管理+渠道”的模式?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將會進一步的嘗試和探討。
華住的理想是要成為“線下大王”。我堅信,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代替不了線下的實體體驗。比如,酒店做好產品和服務,餐廳做出美味的菜品,永遠都是我們線下企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線上平臺永遠無法替代這種體驗式服務。
移動互聯網提供了我們跟用戶溝通和交易的更有效手段,不需要或者極少需要第三者插足其間。我們將自己的核心價值,直接和最終用戶對接,使得服務方便、迅捷、不貴。在這樣的理念支配下,華住才有希望成為世界酒店業的翹楚,成為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公司。
有焦慮,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突破;有突破,才會有璀璨的未來。線下大王,就是我們醫治互聯網焦慮癥的良方。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