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民企業家的大山情懷
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陡峭險峻的谷壑巖壁;山泉飛瀑,藤蘿探澗;漫山野花迷人眼,幽谷鳥啼醉耳畔——這就是竹山,位于諸城市林家村鎮,是密州國家森林公園植被最茂密的片區。五座連綿的山頭環繞,只在市區方向留下一處敞口,形成一個馬蹄形的盆地。盆地中,各種果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各色草藥長勢旺盛、藥香氤氳;山雞林下覓食,白鵝水中引項……一處充滿生機活力的生態旅游景區已現雛形??墒钦l能料想,這里的開發者竟是一位生意正火的房地產企業的老板,他的名字叫劉淑剛,濰坊市政協委員,諸城市金盛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是從山里走出來的孩子,我的根已
像崖柏一樣扎進巖石,與大山融為一體。”
腳踩一雙黑布鞋,臉上總是掛著坦誠的微笑,看起來再普通不過——這就是金盛元公司的主事人劉淑剛。白手起家十余年,現在已是年利稅過億元的企業老板,但在在劉淑剛自己看來,他還是那個山里的孩子。
1982年,年僅16歲的農村少年劉淑剛初中剛畢業,就為了給家庭減輕負擔,輟學跟著親戚到建筑隊打工。他挖過溝、搬過磚、砌過墻,干過工地上所有的粗活兒,也幾乎干遍建筑行業所有的工種……幾年功夫,劉淑剛成了建筑隊里小有名氣的“萬能”工人。建筑隊、裝飾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劉淑剛一步一步努力,30出頭就獲得了建筑工程師職稱和建造師資質,成了名副其實的技術人才。
本以為就可以這樣小富即安,但女兒突如其來的大病卻成為了現實的壓力。為了給女兒治病,也因為自己多年的行業積累,劉淑剛選擇了做房地產生意。2005年正月,諸城金盛元房地產公司正式注冊成立。幸運的是,巧遇2003到2013年這房地產的“黃金十年”,金盛元開始以小樓盤為主,實現開發、施工、裝修、物業的一條龍服務,逐漸成為諸城市有名的房地產企業,實現了初始資本積累。同時公司也因開發樓盤質量高、服務好,深受客戶歡迎,先后被表彰為諸城市房地產開發十佳企業、濰坊市誠信示范企業等。
企業一步步壯大,房地產生意也正做得風生水起,2013年,劉淑剛突然來了個轉身——他盯上了農村,盯上了竹山,
他要投資山區搞生態農業,搞鄉村旅游!劉淑剛認為:一是任何行業都沒有永遠的高位,房地產市場也一樣,我們要未雨綢繆、目光放遠;二是生態農業是當今農業的發展方向,綠色有機食品是人們實現溫飽后追求健康養生理念的更高選擇,市場廣闊;三是“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回歸自然,鄉村尋根,是當今旅游的熱點,潛力巨大;四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是從山里走出來的孩子,我的根已像崖柏一樣扎進巖石與大山融為一體。反哺農業、反哺大山,也是實現自己早在兒童的夢想。
“不砍一棵樹,再造萬畝林。構筑生態農業與
鄉村旅游綜合體,為竹山鄉親搭建致富平臺。”
2013年早春,竹山山陰還堆積著一圈圈的冰雪,劉淑剛就帶領著一班人馬迎著料峭的春寒來到竹山考察。
竹山距離諸城市區15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7%,是密州國家森林公園植被最好的片區。這里山青林密,風景優美;這里文化深厚,鄉風淳樸。獨特的地貌景觀與豐富的人文資源,成為竹山發展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竹山也有其較為突出的短板:一是水資源極為短缺;二是農田多為貧瘠的山地;三是當地農民代代以種糧為主,還是靠天吃飯,溫飽雖然解決,小康路還很長。
他們在竹山考察了整整一周,考察結束時,劉淑剛與他的團隊貓在竹山主峰下一條避風的山溝里,定下了兩條硬規:一、不砍一棵樹,再造萬畝林;二、目標就是要讓當地的百姓脫貧致富。
劉淑剛開發竹山的想法,得到諸城市為市政府和林家村鎮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說干就干,他們先在解決缺水問題上做起了文章。2013至2017年,在土地尚未完成流轉的情況下,劉淑剛共投資1200多萬元,在竹山修建了3座小型水庫。有人擔心,有了水,土地就更難流轉了,投入說不定就白瞎了。劉淑剛對此一笑了之:怎么會瞎?項目成不了,就算咱扶貧了。
山上的土地主要是黑土夼村的,村里的農民看到劉淑剛是真來幫他們脫貧致富的,紛紛與金盛元公司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目前,公司流轉土地總面積已達3700多畝,為項目建設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就是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林果、苗木、中草藥等利于生態、收益較高的品種,發展林下養殖,生產有機農產,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竹山觀景、采摘、購物。人流多了,當地的村民成為切切實實的受益者。竹山腳下的黑土夼村在家的村民有七成成為“竹山工人”,人均年收入兩萬余元。62歲的王道福在竹山工作最早,現在已經成為“職業經理人”。看著竹山和黑土夼村一點點從冷清變得熱鬧,王道福說:“現在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既能拿到高于市場的土地流轉費,還能在山上打工,我們拿的可是兩份的收入!”
2017年,劉淑剛在竹山上建起了諸城市首家返鄉創業特色平臺。對十年以內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在技術、資金、創業培訓上給予最大可能的支持,并免費為他們提供創業場所和實踐基地,減免物業、水電費用。到目前為止,入駐該平臺的返鄉創業團體已達30多家,直接帶動就業500人,對于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和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劉淑剛說:“不砍一棵樹、再造萬畝林”是我們開發竹山的原則,決不能將山區開發變成資源掠奪!“構筑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綜合體、為竹山鄉親搭建致富平臺是我們的目標,讓山里鄉親富起來,就是我的夢想。”
“將生態農業技術和生產過程轉化為鄉村旅游看點,
讓竹山留得住青山、記得住鄉愁、品得到老家味道”
2015年12月,諸城市竹山生態農業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這是金盛元公司旗下的一家非企業法人單位,它的合作者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著名生態學家蔣高明教授率領的科研團隊。蔣高明團隊經過十年探索,創立了顛覆當代農業的弘毅農場模式,他們倡導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杜絕違背和對抗自然規律的農作方式;他們的“六不用”技術——即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添加劑、農膜和轉基因技術,將當今世界最前衛的生態農業技術、科學理念和管理經驗帶進了竹山的田間地頭。除竹山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外,在林家村鎮建立潤竹山生態園,在皇華鎮建立了金盛元矮化蘋果示范基地,這為“六不用”生態農產品大規模推廣大打下了基礎。
“搞鄉村旅游也要創新,單純觀觀農家景、吃吃農家飯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游客現代旅游的需求。我們就是要將生態農業融入旅游,將生態農業技術和生產過程轉化為鄉村旅游的看點和賣點,讓游客由一般的旅游休閑,向參與互動、文化體驗、養生康體發展,讓竹山留得住青山、記得住鄉愁、品得到老家味道。”劉淑剛一席話,道出了他引進發展生態農業的初衷。短短三年時間,三個基地就新栽藍莓、核桃、冬棗、山杏、獼猴桃、軟籽石榴、桑葚等瓜果5000余畝;種植金銀花、木瓜、丹參、皂角等中藥藥1000多畝;林下散養著10000多只蛋雞,品種是從中科院引進的“農大三號”,雞蛋每天都被銷售一空。
竹山的旅游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規劃建設。除山市蜃樓、魔幻怪坡、神仙臺、天書石等自然景觀開發外,創意包裝了“九峰五谷”,給每個山峰,每個山谷都起了名字編了故事,賦予“九峰五谷”新的內涵。目前已投資2.3億元,山野觀光、森林康養、生態農業、運動游樂、房車露營、民俗文化、溫泉度假、特色小鎮等八大版塊已見雛形。
有“當代徐霞客”美譽的知名旅游專家李存修認為,竹山將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有機融合,形成一種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創新模式,它使旅游各要素、各環節均實現了健康、養生、綠色、環保,消解了旅游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還將生態農業與傳統農耕、中醫中藥、鄉風民俗等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必將為再造農村繁榮、復興鄉土文化做出重要貢獻。
“在山東,已經有一藍一黃(指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經濟帶),我們要逐步打造一綠:竹山綠色生態農業區。目前我們的規模也許微不足道,相信隨著人們健康養生、綠色環保理念的進一步加強,我們的生態發展模式,定會成為促進地區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帶動越來越多的村莊、越來越多的農民一同發展,在更廣大的區域扎根發芽。”
劉淑剛的目標已經跳出了竹山,瞄得更高、更遠……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