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人戈 中共長春市委黨校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如果說一流的營商環境代表著區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本質上就是在為增強一地綜合競爭力而作出持續的貢獻。從各地實踐效果來看,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同時也是推動我國地方經濟發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當我們把良好的營商環境提升到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以及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來衡量時,就會意識到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和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必須圍繞一些清晰的頂層設計和底層邏輯來展開。以下是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和梳理出來的一些策略和建議。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
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我國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促進生產要素集聚、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助推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各地經濟疫后重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提高生產力,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載體,一流的營商環境也代表著競爭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本質上就是在提高生產力,增強競爭力。一流的營商環境能夠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對生產要素具有極強的吸附作用,從而產生強大的聚合效應。一個地方擁有一流的營商環境,就會成為“引力場”,資金、項目、技術就會接踵而至,生產要素得到集聚,生產力必然得到提升,地區競爭力自然得到增強。我國要想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營商環境的好壞起著決定性作用,可以說營商環境就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流的營商環境更是改革成效的體現,只有擁有了一流的營商環境,才能吸引來發展所需的足夠資金與資源。因此,一流的營商環境是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二、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制勝法寶。
營商環境本質上是指經營主體或市場主體在準入、經營、退出市場過程中涉及的相關行政效率、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以及各項成本等要素。所以對于一地的企業來說,要想良性發展,一流的營商環境是必要條件。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早已不僅僅是土地、勞動力等傳統要素,而是轉變為人才、科技等要素以及與之配套的人才、科技、法治、政策環境等綜合要素。一流的營商環境將增強區域社會資本,激發市場主體的興盛,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府政策,長期靠營商環境的趨勢。一流的營商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高度正相關的關系,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已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制勝法寶。
三、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是后疫情時代經濟重振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沖擊,但隨著我國大面積疫情結束,在面對全球疫情大面積傳播以及美國等國家的不友好對華政策的復雜國際環境下,在疫情將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長期存在的背景下,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足夠的投資主體和人才進入地方,從而促進地方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成為地方疫后重振經濟的重要突破口。
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
營商環境的基本內涵
培育市場化營商環境本質上就是要以市場化為主體,打破制約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解開束縛創新發展活力的繩索,以強大的市場活力激發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從而促使我國經濟真正走上依靠創新提質增效的道路。
培育法治化營商環境本質上就是要將法治化作為衡量尺度,結合我國發展實際,加快對市場經濟的各項不合理規定的廢除進度,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完善各項政策規定,以良好的政策環境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真正做到規則公開透明、監管公平公正,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的合法權益,從而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和生產積極性。
培育國際化營商環境本質上就是要將國際化作為發展的鑰匙,將地方經濟發展主動融入到全球經濟和世界產業鏈條中去,依托自身地理和特色優勢,不斷加強與國際通行貿易規則對接,培育良好環境,不斷吸引國內外資金入駐,深入發展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
我國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對策與建議
一是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為投資貿易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為企業投資貿易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疫后恢復發展,加大對民間投資的支持力度,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吸引民間投資進入部分壟斷行業,如民航、鐵路等建設項目,全面放寬第一、二、三產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建立開放自主、有序競爭的市場體系,保障各市場主體在資金、人力、土地、技術及其他公共資源方面的平等使用權利,深入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不斷強化市場監管力度,保證市場準入的公平公正,維護好市場經濟秩序。
二是持續優化政務服務,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轉變政府職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順應數字化經濟時代趨勢,持續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整合政務系統信息資源,逐步取消各部門的專用系統平臺,運用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推動地方企業實現全國信息共享,形成國家和省市三級互通的數據信息共享平臺體系。推進“一站式”政務服務,推進行政審批環境建設,真正實現“一門受理、一窗聯審、一次繳費、一網辦結、只跑一次”,根據企業實際需求,不斷解決行政審批服務中的各項障礙,規范審批中介服務行為,對提供政務服務的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業務水平。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為企業在推進產品、管理、技術創新等方面提供便利,將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惠及各類企業,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擴大融資規模,引導企業將科技成果轉化成熟的生產力。
三是持續強化法治建設,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司法環境。
法治為營商環境提供了沃土,加大對法治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立法機制,在制定政策法規時多聽取企業主體的意見建議,嚴格執法,嚴懲違法犯罪行為,是強化法治建設的基礎。同時應多出臺親企業、親市場的包容性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商業事務糾紛解決制度,不斷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管理和落實,將這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轉化為促進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要不斷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尤其是加大對直接關系到社會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實行全覆蓋重點監管,同時加大對知識產權、社會信用等領域的重點監管,并隨時對其他領域及行業進行隨機抽查,將抽查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平臺優勢,不斷提高監管水平,杜絕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營造規則、權利、機會平等的良好市場環境。
四是持續建立健全評價信用機制,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信用環境。
積極引進第三方機構,借鑒國際經驗,各地結合地方特色,建立營商環境指標評價體系,進一步明確評價目標、評價方法,細化評價內容。建立企業信用公示制度,同時出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并建立政府與企業信用交互共享機制,形成包含市場主體、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第三方機構為主體的信息綜合網絡,逐步形成健全的綜合信用評價體系。
五是持續深入拓展國際合作,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良好的國際環境是企業走出國門、擴大產業規模、搶占國際市場的重要基礎。我國各地應充分發揮各自地理優勢,抓住全球貿易投資的便利化自由化趨勢,持續深入拓展與臨近國家的國際合作,將地方經濟發展置身于世界市場中去考慮,不斷深入了解國際通行規則,將地方生產要素的配置與世界配置對接起來,廣泛借鑒國外先進營商經驗,建立健全地方國際營商規則,為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降低企業交易成本。
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沒有止境的,各地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結合地方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時時傾聽企業呼聲,不斷激發企業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著力打造留得住人、留得住心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經濟社會事業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局面。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