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柯燕凌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
“設計之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立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評選項目七大主題之一。2017年11月,武漢正式成為繼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第四個入選“設計之都”的國內城市。發展設計產業對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推進作用,日益成為許多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武漢在橋梁工程、高鐵等工程領域的創新設計能力處于全國乃至全球領先水平。全國1/3的重點工程出自武漢設計師之手,他們設計出了眾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程,屢獲包括德國紅點獎在內的國際大獎;設計了50%的世界大跨度橋梁、60%中國已建成的高鐵、30%以上的中國重大工程。武漢的工程設計行業工程類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在校人數規模均在全國名列前茅。
但總體來看,武漢市的設計行業體系組成較為單一。除工程設計之外,其他如服裝設計、珠寶設計、動漫設計等設計行業雖具備一定的設計實力,但發展效能并不突出,尚未形成多設計行業相互帶動、協同發展的良性發展格局,品牌化、系統化建設成效不顯著。而且,創意設計人才結構單一,呈現為工程設計產業實力強,創意實力弱的“跛足”局面。那么,如何推進武漢設計產業做穩做強,為武漢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我們試圖從政策角度尋求解決路徑,并提出以下建議。
一、做好頂層設計,優化城市營商環境。
制定加快推進設計之都創新的政策措施,清除影響設計產業發展的歧視性、束縛性、障礙性政策。創新服務機制,幫助符合條件的設計企業利用股權市場開展股權融資。完善武漢設計電商服務平臺,形成以IP合作研發為核心的創新渠道,技術驅動內容創新;管理模式以交易為核心,助力產業價值高效轉化。
二、加快融合發展,協同發展壯大產業。
以工業設計帶動創意設計協同發展,以創意設計帶動傳統產業革新。首先,要繼續做強工程設計。推進“互聯網+設計產業”,建設武漢工程設計虛擬產業園,為設計企業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加快新技術的轉化運用,與國際接軌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其次,要做大工業設計。構筑完善工業設計展示交流合作平臺和產業鏈服務平臺,激勵設計領軍企業提供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引導工業設計由產品外觀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跟進一批工業設計項目落地,吸引國內外創新資源向武漢市轉移,增強武漢工業設計的國際競爭力。最后,要做實創意設計。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破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長期分割的格局,進行文化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深入推動武漢東湖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形成更為均衡的行業和產業結構。
三、提升城市品質,實現武漢“老城新生”。
發揮武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作用,結合武昌古城、漢口歷史風貌街區、漢陽歸元片區,落實生態修復、老城復興,文脈復歸。利用武漢獨特的山水資源,按照“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的高質量區域發展和產業戰略布局要求,形成“城、街區、園區”的多層次結構體系。讓設計下鄉,積極參與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四、發揮人才優勢,鼓勵原創自主創新。
開展設計產業招才引智,大力引進培育“武漢黃鶴英才”,持續推進“四大資智聚漢工程”,著力吸引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行業領軍人才。推進“大師進學校”“名師進企業”項目,企校間形成優勢互補。依托在漢教育資源,大力培養與集聚多樣化的設計人才,促進設計人才的培養、合作和共享。充分尊重原創設計,增強科技創新對于原創設計的支撐作用。推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提供技術轉移產業化等知識產權全方位服務,支持在漢設計企業成為國內國際行業標準的引領者和輸出地。
五、營造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國際交流。
建立以“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市民參與、國際合作”的設計創意活動模式,緊密合作。拓寬對外交流渠道,形成多層次交流的模式;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讓“斗魚嘉年華”“武漢設計雙年展”“武漢設計之都圓桌會議”等成為創意網絡城市以及設計機構、設計企業、設計院校乃至全球設計師的廣泛參與的活動;加快融入設計之都網絡,大力開展國際性設計交流活動,推進城市間交流合作;通過搭建國際交流渠道,加快國際設計資源對接、國際設計項目合作、國際創新活動推廣,擴大武漢設計之都的影響力。
目前全球31個設計之都均在探索各自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并在創意城市網絡中分享。武漢只有充分利用產業優勢、教育優勢、區域優勢,努力提升城市品質,通過政府、企業、社會聯手推動可持續發展,才能使之成為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典范,并為世界同類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提供創新案例。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