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業(yè)地產(chǎn)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下來的人不多
1979年,我走出校門即于改革開放元年投身于對外開放的前沿,作為英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開始了自己的國際貿(mào)易生涯,順天時而為,步入商海。
1982年,我被派往香港工作。在近十年的時間里,我造訪了六十多個國家的近兩百個世界名城,開闊了視野,對東西方文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明有了初步的觀察與思考。
1992年,迎著小平南巡的春風,我返回家鄉(xiāng)河南,創(chuàng)辦了建業(yè)地產(chǎn)。借著城鎮(zhèn)化的東風,扎根河南26年,踐行著一個建設者的宏愿。
這個時代讓我們認識到,除政治家、科學理論家外,企業(yè)家也是社會進步的主導力量,他們決定著資源的價值和各種社會資源最終的配置結果。使命感、責任感、創(chuàng)新、不斷超越,是企業(yè)家奉獻給社會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感謝這個時代,它讓我們從中外先哲們的智慧中,從國家四十多年巨變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著、探索著大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進步的規(guī)律,將對天性、人性的認識運用到對企業(yè)經(jīng)營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求中,懂得了商道即人道——你在多長時期內(nèi)和多大范圍內(nèi)贏取了民心,決定著你的成功程度。
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只要你能經(jīng)得起誘惑,受得了挫折,忍得住委屈,耐得住時間,守得住方向,則無事不成。我會堅守在中原這塊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遙望著朋友們的繁華似錦,一路相伴,行穩(wěn)致遠。
我們經(jīng)常講,成功的三個要素——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排在第一位的。這個過程你也付出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是主導作用,主導作用還是社會在進步。因為世界整體上處在一個和平的環(huán)境,中國加入了WTO,城鎮(zhèn)化不斷加速。這種社會的進步,放大了你的經(jīng)營成果和財富的價值。實際就是循道而為的過程和追光的過程。
1982年我在香港,1983年開始滿世界跑,走了幾十個國家。那時候我西裝穿得稍微新一點,別人就以為我是日本人或者韓國人,沒有人想我是內(nèi)地人。那時候人們看待內(nèi)地人的眼光跟30年之后的現(xiàn)在天翻地覆,不可同日而語。
我覺得一個人有很多東西是可以選擇的,但有兩點不能選擇:一個是你的出身,一個是民族的歷史。你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不能選擇的,這個東西在你身上打下的烙印是去不掉的。
時刻保持對文化的敬畏之心
回憶起我接觸的第一本國學經(jīng)典,大概是上高中了時看到了一個手抄本——《朱子治家格言》——“勿營華屋,勿謀良田”“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那時候很多事情也是似懂非懂,但就覺得講得非常有道理,有一些當時還不能完全理解,又沒法去問老師,只能自己比較淺顯地去讀、去記下來一些東西。當然,現(xiàn)在再讀,已經(jīng)能夠懂它講的這種深刻的道理了。
我1982年被派到香港去工作,去的第一年,有很多業(yè)余時間去逛書店。當時有三本書比較風行——《三國演義》《孫子兵法》《菜根譚》。
《菜根譚》是洪應明先生把明代之前國學精粹里流傳的很多名言、警句、格言匯集成冊,共有500多句。這本書伴隨著我有30個年頭了。畢業(yè)之后,我沒有大量時間去閱讀,國學底子也不夠厚,讀原著非常吃力。所以我喜歡讀這一類書籍,別人幫你篩選了一些真理給你匯集成冊。
我曾看到一本書《中國文化常識》,那里邊的東西,我知道的大概不到30%,也就是說70%以上的常識我都不知道,這加劇了我的危機感和恐懼感。
我們這一代人失去的時間太多,應該學的而沒有學到的知識也太多。這幾本書一直到現(xiàn)在還在我身邊,沒事的時候要翻一翻。一是確實要補充一些知識,二是它時刻提醒我,要對這種文化有敬畏之心。
多年來我認識到,從擴充知識的角度,讀的書越多越好;但從做事業(yè)、做人的角度,其實不需要讀太多書。兩千多年前孔子、老子早把道理講明白了,比如天道酬勤,比如厚德載物,就四個字,有多少人明白這句話的分量和價值?又有多少人在明白之后,是按這樣的指引去做,去不斷提升自己的修為的?這些修為又在你的行為中結出了多少果實?
近十幾年來,我有一種感覺,我一直在讀一本“無字書”,就是這個社會進步過程中的眼前發(fā)生的、聽到的、看到的所有事情。我讀的這本書的內(nèi)容有七個字——“古、今、中、外、天、地、人”。能把這七個字、這本大書讀出一個皮毛,足以讓你把眼前的事情干好。
二十多年沒有換贊助商的足球俱樂部
認識我的人,一多半是從足球開始的。
1994年5月,其他23支足球隊都已經(jīng)找到贊助商,就剩河南這一個隊還沒找到贊助商。當時河南的媒體披露了這個消息,引發(fā)社會廣泛議論。我也是憑一時之勇,不知深淺,一頭扎到這件事里。
這么多年來我直接投入大概幾十億元,從來也沒算過賬。球迷都知道,老胡這20多年支持河南足球肯定不是為了賣房子,這件事更多的還是情懷和責任。
其實我面對兩種選擇:一種是堅持下去,一種是就地解散。能不能就地解散?如果不能你就只剩一條路,那就是堅持下去。成績跟投入雖然沒有直接關系,投入未必成績一定會好,但是不投入,成績一定不會好。
在做足球的過程中,我心里一直默默地重復一句話,就是讀《菜根譚》的時候記住的這句話——“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能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你假如是洪爐大冶,是煉鋼的一個大洪爐,頑金鈍鐵扔進去就化為灰燼了;如果你的胸懷像巨海像長江一樣,小河、污水往里排,瞬間將給它容納了。關鍵還是看你自己,能不能朝著洪爐大冶的方向去修煉,能不能把你的胸懷和忍受力像巨海長江一樣去修煉。我把足球作為自己意志品質(zhì)修煉的試金石。
《菜根譚》里還有一句話——“人生嚼得菜根香,則百事可為”。菜根肯定都是苦的,你能把菜根都嚼到覺得是香的,那你百事可為,沒有你干不成的事兒。這實際上是一個修煉的過程。
讓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我自詡為一個“樸素的狹隘的河南主義者”。 2004年,河南建業(yè)地產(chǎn)大踏步地開始執(zhí)行我的省域化戰(zhàn)略,加快了向河南地級市的下沉。我既然不出河南,就要盡快把地盤要擴大。2008年我們完成了在18個地級市的布局,從2010年開始又逐步進入縣級城市。到現(xiàn)在,等到其他企業(yè)大舉進入的時候,我們在河南省、市、縣完成了差不多六七十個城市的布局,三級市場框架已經(jīng)形成。
河南建業(yè)地產(chǎn)在中國房地產(chǎn)領域屬于比較典型的價值觀導向的企業(yè)。我們要根植中原,造福百姓。怎么造福?就是讓他們生活得越來越好。
2002年,河南建業(yè)地產(chǎn)開始走出鄭州,向其他地級市下沉的時候,我提出一個口號——“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2015年之后,隨著能力的提升,我們把這個使命也提升了,把“住上好房子”改成“過上好生活”。這三個字的改動,實際上是企業(yè)能力和使命的升級。從2015年開始戰(zhàn)略轉型,我們就提出要做“建業(yè)+”。加什么?加文化、加旅游、加酒店、加商業(yè)、加農(nóng)業(yè),后邊加了12個板塊。
就因為對老百姓有這樣的愛心,所以才愿意加,才愿意把房子蓋到農(nóng)村,才愿意把一個五星級酒店蓋到鎮(zhèn)上,才愿意從全省的幾十個城市找到200多種小吃,把它保護起來,把它傳承下去。
任何文化的傳承都需要載體,通過書籍、建筑、音樂、戲曲、雜技、食品、服裝等。說起中原文化都知道它博大精深,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我們想選一個點去傳承。比如美食,我們現(xiàn)在做的比較出名的是建業(yè)大食堂。河南有108個縣,每個縣都有自己的小吃,找到這些小吃之后把它保護起來。
有一個做高爐燒餅的人,他的兒子、孫子原來都已經(jīng)不干這一行了,子孫不干,這事不就失傳了嗎?文化怎么傳承?我們看到這樣的趨勢之后,把它挖掘并保護起來,幫他開店傳承下去。
因為沒有市場化,缺乏造血能力,但它確實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健康娛樂有關系,所以有巨大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在此過程中,有些需要注入經(jīng)營、管理和資本的元素,注入之后把這些元素和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完成了傳承和光大的使命。
2011年,我個人設立了河南本源人文公益基金,它的公益指向是做人文教育,其主題項目是社區(qū)書院,我的目標是在有生之年能開到一百個。
在做社區(qū)書院的過程中我才知道,全國真正有專業(yè)兒童圖書館的城市不是很多,河南省少兒圖書館原來有人捐助,后來可能出了點問題就擱淺了。本源人文公益基金會成立之后,我也剛好知道了這件事,就撿起來繼續(xù)做。這應該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專業(yè)少兒圖書館。
2013年冬天,是社區(qū)書院開業(yè)的第二年。有一天下雪,我想去書院看看。去了之后,外邊飄著雪花,書院里,老人或者父母陪伴孩子讀書,當時就覺得這個項目做得非常正確。
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時限,建業(yè)30周年之后,我會從企業(yè)的經(jīng)營中越來越多地解脫出來,用更多的時間投入這項公益事業(yè)。
提示:文章內(nèi)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提示:文章內(nèi)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