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黑記: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文/本刊記者 王晶
從5000元到500億
李黑記出生于東嶺村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苦澀的生活磨煉了他,父母親不甘貧窮、爭強好勝的性格也熏陶了他。
1975年,李黑記高中畢業,但迫于家里壓力,他放棄了高考。1979年,李黑記走進了黑白鐵皮加工廠,跟著老師傅加工煙囪、鐵簸箕?!澳菚r,村民小組窮,組里一個村民患上糖尿病,想借20元去看病,組里都沒有。改革開放有了鄉鎮企業,終于可以改變農民的經濟狀況了,大家的干勁都很足,生意越做越紅火,黑白鐵皮加工部也改名成東嶺鉚焊機械廠了?!?988年7月15日,組干部提出每年上交5000元,工廠由個人承包經營,李黑記毅然與村里簽訂了3年合同。由此,李黑記的人生軌道發生了變化。
就是從1988年李黑記承包村民小組的黑鐵皮加工廠起步,經過21年的努力,將農村的手工作坊發展成為擁有40多個控股公司或子公司的陜西東嶺工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連續4年擠身于“中國企業500強”,總資產已達80億,現正在策馬揚鞭向2012年的500億收入沖刺。
新模式造就了改革創舉
李黑記成了東嶺村人的偶像,他不畏艱險,一步一個腳印,帶領東嶺人開始了發家致富的跋涉之路。
他首先帶領大家從小加工起步,朝著大流通方向發展。在跑拉絲生產原料時,李黑記發現鋼廠計劃內與計劃外鋼材價格相差很大。經過四處奔走、軟磨硬纏,僥幸地從鋼廠進回一批貨,使生產成本大降??墒抢詈谟洓]料到,市場風云突變,導致產品滯銷、資金短缺,兌現不了高息攬的集資款。出于無奈,他將庫存鋼材投入市場銷售,不料工商部門卻前來興師問罪。封了廠門,李黑記卻意外地獲得了租賃一家虧損關門國有公司、合法經營鋼材的機遇。
1992年,李黑記所在的企業由小機械加工開始全面進入鋼材物流業,他們將網點擴大到半個中國,年銷量保持在200萬噸以上,穩居西北第一。
1993年,鉚焊機械廠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這時,組企、村企矛盾受利益牽制,糾纏不休。集體收入越多,稍富即安的小農意識暴露得越充分出。金臺區主要領導經過深入調研,力排眾議,從1994年試行“以企帶組,組村合一,共同發展”新模式,緩解了矛盾,但仍未解決根本問題。企業擴大再生產,向銀行貸款,村上不蓋章擔保;企業搞建設,村上又不給土地,嚴重制約著企業發展。在區委、區政府重視、努力下,省民政廳于1999年7月26日發文批準,撤銷聯盟村6組,設立東嶺村,從此實行“以企帶村,村企合一,共同發展”的新體制。
在村民代表選舉大會上,李黑記以絕對多數票當選為村主任,東嶺集團與村子成為一體。這樣,原來村企矛盾全部化解,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原陜西省省委書記李建國得知后十分贊賞,認為這項改革是一個創舉。
我們用8年時間走完了別人半個世紀的路
在此之后,東嶺作出了一系列讓世人驚嘆的舉措,1997年5月,東嶺兼并國有企業金臺物資供銷公司,開始了參與國企改革之路。2003年東嶺以7個億代價拿下略陽鋼廠,先后兼并、收購、租賃、控股11家國有企業,為此付出20億的巨大代價。為政府解了難、分了憂,也在“雙贏”中使自己做大做強。李黑記說,是省市領導一再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國企改革,助推企業走入了鉛鋅冶煉行業,幫助他們僅用不到8年的時間,走完了同類國有企業半個多世紀才走完的路。
為了打造西部鉛鋅基地,進軍國際市場。東嶺2000年投資3.5億元,在鳳縣鋅業公司上了一條5萬噸鋅冶煉生產線。2003年斥16億巨資,在鳳翔縣長青工業園新建了ISP冶煉工程,在全球第一家實現年10萬噸鋅冶煉、70萬噸焦化項目能源綜合利用創新。2006年在寶雞舉辦的國際鉛鋅年會,打開了邁出國門的通道。2008年8月,投資9億元的鳳縣鋅冶煉技改和節能減排綜合利用項目投產出鋅。鋅品打入英國、日本等市場。現在,鋅年產能已達28萬噸,在全國1400多家中名列第3位。
同時,東嶺也不忘記向礦業開發進軍,實施可持續發展。繼八方山鉛鋅礦、麟游太陽寺煤礦開發項目啟動之后,又向略陽鐵礦、西藏銻礦、新疆鉛鋅礦、墨西哥銅礦大舉推進。八方山礦業公司不到300人,2007年就盈利1個億。他們的目標是:今年實現總收入200億元,2012年實現總收入500億、利稅50億,擠身于中國優秀企業第一梯隊。
李黑記對東嶺和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就像他所說的:“業是闖出來的,不是守出來的。我們仍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做,人間的大事沒有干不成的,只有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