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直播平台_日日视频激无码,强奷漂亮脱肉丝袜无码视频,滋润新婚同事小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首頁 > 訪談>正文
  • 劉華國:中國乳業充滿光明和希望

  • 責任編輯:cbmag 2009-09-06 08:00:00
  • 劉華國:中國乳業充滿光明和希望
    文/本刊記者  王晶
    5畝荒地上走出乳業巨頭
      1978年秋天,26歲的劉華國退伍回到闊別5年的故鄉臨潼相橋鎮。
      相橋鎮距舉世聞名的兵馬俑約50公里,與渭南和閻良相接壤,因傳說北宋宰相寇準曾在此建橋而得名。站在養育自己成長的黃土地上,看著鄉親們一如既往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延續了多少年的生活模式依然未改變,劉華國心里涌出一陣酸痛,創業的激情在胸中升騰,要為鄉親們尋找一條致富之路成了劉華國的目標。
      那時,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不少農民離開土地創辦企業,農民想要致富,就要想方設法增加土地以外的收入。看到鄉親們很多放養奶山羊,而常為賣奶發愁,劉華國便萌生了一個想法,為何不把鄉親們賣不出去的羊奶收集起來加工煉乳呢?于是,他找到了幾個戰友,拿出全部復員費,并東挪西借湊了近2000塊錢,在相橋鎮申東村的5畝荒地上蓋起了10間瓦房,建起了相橋乳品廠,這就是今天銀橋集團的雛形。
      第一批煉乳生產出來后,劉華國興奮地開著借來的機動三輪車,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馱著煉乳到20公里外的閻良區一家奶粉廠。“你們產品質量不怎么好嘛”,收購員只看了一眼就生硬地把他擋在了門外。劉華國明白對方是故意刁難以此壓價,但又不能發作,只好陪著笑說了一籮筐的好話,才做成第一筆買賣。劉華國明白,做煉乳永遠只是加工半成品,在市場上掌握不了主動,企業遲早都有倒臺的危險。于是,在做了一年煉乳生意后,劉華國決定轉戰奶粉生產行業。
      1981年,劉華國的相橋乳品廠開始生產奶粉,當時的奶粉銷售要糖酒公司代銷,價格低、結賬遲。當年3月,河北省邯鄲市舉辦了以一次全國范圍的春季糖煙酒交易會,按規定地區級以上的糖煙酒公司才有資格參會。為了給產品打開銷路,劉華國背著印有“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軍用挎包塞滿奶粉到了邯鄲。然而,一連三天的推銷中,因為是鄉鎮企業,他的奶粉無人理睬。第四天,他的誠意打動了蘇州糖煙酒公司的負責人,雙方經過考察化驗后,和劉華國簽訂了180噸奶粉的采購合同。
      第一次如此大的采購單讓劉華國看到了無限希望,他經過多次外出考察發現,保證優質、穩定的奶源是乳品廠能否良好發展的前提和基礎。1986年,他向銀行貸款買回15頭奶牛。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在開始動員農民養奶牛時,幾乎沒人聽他的,鄉親們對他辦乳品廠態度冷漠,甚至有人認為養牛是不務正業。劉華國沒有退縮,他走村串戶勸說農民改養奶牛,動員廠領導和黨員干部每人養一頭牛,給農民做出表率。同時,他說服了6家農戶養了10多頭奶牛,一年后,這6戶農民僅賣奶一項戶均收入就超過5000元,是其他農戶收入的10倍多。現實讓農民看到了希望,轉變了觀念,養牛的積極性頓時高漲。
      1992年,當年的相橋乳品廠與香港廣銀發展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西安銀橋乳制品實業有限公司。從“相橋”到“銀橋”,一字之差的背后,為企業帶來了先進的管理體制,使銀橋的系列產品一步步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對此,劉華國說“興廠是我的職責,富民是我的責任,這兩樣任何一樣做不好,對我來說都是失職。”
    {分頁}
    歷史機遇,讓銀橋站上國際舞臺
      沿著西安繞城高速出城往東,40分鐘的車程就到達了臨潼。如今的西安銀橋已經由當年的發源地相橋鎮遷至臨潼經濟開發區。在臨潼經濟開發區,銀橋集團的位置很容易找到,因為門前的公路就以銀橋命名。
      1998年,銀橋乳品產業中農民養牛已超過8000戶,奶牛存欄超過2萬頭, 日產鮮奶200多噸。然而,又產生了新的問題,由于奶牛數量猛增,飼料不足越來越嚴重地開始困擾著養牛戶。一般的飼料蛋白質含量低,奶牛產奶量不高,好的飼料價格偏高,加大了成本,奶農收入受到了影響。
      看到這種情況,劉華國再一次外出考察,請教專家。一位國家級專家提供了“青貯飼料”新技術。青貯飼料的原料是最常見的玉米秸稈,這種青貯飼料蛋白質含量高,屬于廢物利用,成本也低。劉華國得到這項技術,像推薦寶貝一樣給養牛戶介紹推廣。率先采用青貯飼料的奶農嘗到了甜頭,一頭牛日產奶量創下51.5公斤的高記錄,比用一般飼料喂養的牛產奶高出一倍左右。
      為了使企業能夠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劉華國帶領企業領導班子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性機遇,不斷加大奶畜產業化工程的進程,先后在涇陽、乾縣、臨潼以及周邊地區擴充奶源,建立現代化科技示范養牛場、奶牛養殖小區和機械化集中擠奶站,完全實現了“集中飼養,集中擠奶,優質優價,全面服務”的現代飼養管理模式,建成了西北地區最大的綠色優質奶源基地。
      1999年,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西安銀橋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向現代企業體制的重大轉變。隨著公司的壯大,劉華國沒有忘記和公司一起走過二十多年風雨的數萬戶奶農。為了讓農戶在股改中享受到更多的利益,他大膽提出了“吸納養牛戶為股東,變近萬頭奶牛為近千萬元資本”,把農戶和企業聯系起來,使昔日的奶農變成公司的股東。就這樣,銀橋真的成為了大家的銀橋。
      2003年銀橋集團在新加坡上市,成為我國首家在境外成功上市的乳品企業,就此銀橋“擁有了國際化平臺”。多年經營,劉華國讓銀橋成為西北地區的第一乳品企業,擁有西北地區最大的奶源基地,旗下的“秦俑”奶粉還是陜西乃至西北地區的第一家“中國名牌”。
      熟悉劉華國的人說,劉華國平時看書不多,但他對形勢和機遇的洞察與把握顯屬一流。世界銀行貸款、合資、集團化、股改、海外上市……雖然銀橋位于經濟欠發達的西北地區,劉華國沒有放過30年來中國企業發展變革潮流的任何機會來提升銀橋。
      提起這些,劉華國說:“西部大開發對西部人來說,是一個機遇,更是一種責任。銀橋所做的,就是在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生態農業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分頁}
     
    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
      在銀橋,每個員工都熟知這樣一個不等式:100—1=0。在銀橋人看來,100件產品里面如果有一件未達到技術要求或質量標準,那么整個產品的質量就是“0”了。對此,西安銀橋乳業集團董事長劉華國深有體會:銀橋經過三十余年年發展,一條根本的經驗就是,企業經營者必須牢記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棄虛務實,苦練質量這一“長久之功”。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集團實行了全員質量管理,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成立了以總經理牽頭的質量保證委員會和以主管副總經理為首的質量管理委員會,研究解決影響質量的難題,大力推行現代化質量管理方法,實施方針目標管理、經濟責任制,制定了嚴格的技術標準、質量標準和工作標準,并逐條落實到每個崗位和個人。
      嚴格的質量管理,給銀橋乳業帶來了市場的認可。如今,銀橋集團生產的“秦俑”奶粉和“銀橋”液態奶產銷量幾十年來一直高居西北之首,形成了以陜西為中心輻射全國的龐大銷售網絡體系。
        目前,銀橋乳業集團已建成了西北地區最大的優質綠色奶源基地,在關中“一線兩帶”上擁有100多個奶牛養殖場、120個奶牛養殖小區和430個機械化集中擠奶站,徹底結束了農戶“分散飼養,分散擠奶”的傳統飼養模式。銀橋收購的原料奶均來自機械化自動擠奶站的管道奶,每個擠奶站都派駐了計量員和質量監督員,嚴防摻雜使假;銀橋還成立了奶源稽查隊,每月不定期對所有奶站進行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獎罰,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整個乳制品行業發展遇到困難,奶源地出現賣奶難,甚至出現部分地區奶農倒奶、殺牛的情況。在保證本企業奶源地原奶全部收購的基礎上,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要求奶源管理部門擴大原奶收購半徑,為政府分憂,為奶農解難。半年里,每天多收購鮮奶300多噸,累計多支出奶費1億多元,解除了奶農的后顧之憂。
      “銀橋從一個手工作坊起步,經過三十余年的努力,如今已發展成為中國乳業十強,未來,銀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科技創新的道路。”劉華國說,銀橋乳業投資2.5億元在國家級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興建“銀橋生物科技工業園”,園區將依托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與國內外研究院所及科研單位緊密合作,運用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開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銀橋”系列益生菌奶功能食品和保健品,建立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益生菌乳制品研發中心,使陜西乃至西北乳制品生產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促進西北地區和我國乳制品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劉華國說,溫總理希望讓每個中國人每天喝上一斤奶,一是希望國民都能富足起來,有經濟條件每日喝牛奶;二是希望中國的企業能夠盡快成長起來,有相應的生產與銷售能力滿足國民需求;三是希望國民包括身體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能得到長足進步。這是總理的心愿,當然,也是劉華國為之奮斗的目標,一直以來,他都義無反顧地走在這條“讓所有中國人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路上。{分頁}
     
    把“更快、更高、更強”融入到企業發展中
    對話西安銀橋乳業集團董事長劉華國
      《中國商人》:銀橋乳業集團是中國乳品十強企業和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從當初5畝地上蓋起的10間瓦房,到今天的乳業巨頭,銀橋乳業集團是靠什么發展壯大起來的?
      劉華國:三十年來,我們集團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發展,靠誠信鑄品牌”的經營理念,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通過實施奶畜產業化工程,帶領二十多萬農戶走上了富裕之路,企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中國商人》:銀橋集團創辦初期是在計劃經濟時代,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起步階段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么?
      劉華國:最難的是產品銷售自己做不了主。1981年,相橋乳品廠開始生產奶粉,但當時奶粉銷售的主渠道是糖煙酒公司代銷,價格低、結賬遲,企業利潤被拿走一大塊。  
      《中國商人》:到了什么時候企業的發展才慢慢走上正規,沒有那么多障礙了?
      劉華國:企業創辦之初,我們嘗到了在計劃經濟夾縫中生存的滋味。到了上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政策推向深入,市場環境對民營企業發展越來越有利,銀橋集團逐步發展成為現代企業。
      《中國商人》:您曾經進行過一次改革,引導農民在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上種草,為什么當初會想到種草呢?
      劉華國:飼料的優劣決定著牛奶的質量,在銀橋集團發展中,一直在為此努力。1998年,銀橋已帶動農民養牛8000多戶、2萬多頭,日產鮮奶200多噸。奶牛越來越多,飼料顯得不足。我就四處咨詢,最終得到了一位國家級專家提供的“青貯飼料”新技術。青貯飼料用玉米秸稈做成,蛋白質含量高,成本也低。這項技術給養牛戶推廣后,一頭牛日產奶量創下51.5公斤的高記錄,比一般飼料喂養的牛產奶量高出一倍。但其實,奶牛最好的飼料還是優質牧草,所以后來我們還引導農民種草養牛。
      《中國商人》:您當時用什么條件去引導農民種草呢?畢竟對于他們來說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改革。
      劉華國:好好的耕地,不種糧要種草,很多人最初想不通,但經過政府和企業的宣傳引導,得到了許多養牛戶的支持。2001年,陜西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畜牧產業化建設的決定》,銀橋抓住這一政策機遇,帶領群眾成功實施了萬畝綠色牧草工程,萬余畝高蛋白含量的紫花苜蓿不僅成為奶牛的絕好飼料,還可以作為經濟作物外銷。
      《中國商人》:近年來,我國乳業發展相當快,已經由世界第11位躍居第3,伴隨著乳品行業的高速發展,銀橋也跨入了全國乳品十強企業行列。銀橋集團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什么?
      劉華國:作為涉及千家萬戶的農業企業,我們意識到,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合理的產業鏈,與奶農“利益均沾、風險共擔”。在銀橋的起步階段,為了培植奶源基地,采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曾經利用500萬元的銀行貸款實施“廠方貸款、農戶養牛,廠戶掛鉤、以奶還貸”的方式。雖然近年來競爭激烈,但我們的奶源基地仍是目前陜西范圍內乳品企業中最牢固的。
      《中國商人》:去年乳品行業出現的“三聚氰胺危機”,對銀橋影響多大?
      劉華國:對我們有影響,但不大。經過嚴格的檢測,銀橋的產品中沒有發現三聚氰胺,使我們的產品質量得到了消費者認可。這一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們“環環相扣、親歷親為、層層把關”的奶源監管模式,防范了奶源風險,確保了乳品質量安全。一直以來,向銀橋公司交奶的每個奶站都有公司派出的員工作為記賬員,奶源的檢測有四道程序,而且銀橋集團還成立奶源稽查組,對奶源不定期抽查,并直接將抽查結果報告公司高層,防止部門負責人作弊。銀橋集團對奶源的監管模式,增加了約400人的監管隊伍,卻保證了奶源質量 。
      《中國商人》:去年奧運火炬傳遞期間,您是奧運火炬手中的一員,能說說您當時的感受嗎?
      劉華國:舉辦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百年來,中華民族歷經風雨,走過坎坷,由弱變強,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讓所有的中華兒女感到自豪,能夠當選奧運會火炬手,是我一生的榮耀。
      《中國商人》:您是什么時候知道自己當選奧運火炬手的?當時是什么心情?在您看來奧運火炬手這個稱號和您以為獲得的諸多榮譽稱號有何不同?
      劉華國:去年3月19日,國家奧組委公布了第一批96名火炬手名單,我們陜西省有3名,其中就有我的名字。當朋友和同事告訴我這個喜訊時,我非常興奮,激動了很久。這個稱號和以前的一些稱號對我來說有很大的不同,奧運的意義在于將堅持不懈、努力向上的精神進行傳遞,能夠近距離參與到奧運中去,我十分珍惜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中國商人》:您認為應該怎樣把“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與企業發展結合來,更好地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劉華國:我們把“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融入到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繼續以強壯國人健康為己任,以富裕千萬百姓為目標,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理想,搶抓機遇,加快發展,通過多種方式把銀橋乳業和奶畜產業不斷做強做大,努力實現“創百億企業,做百年銀橋,打造世界品牌”的遠景目標,帶領更多的群眾致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猜你喜歡

    無相關信息
  • 于烈英:三十年對太極的別樣情懷
  • 叢培剛:一心干好一件事 成就中國“辣根之父”
  • 四十年磨一劍 周德文一輩子為民營企業發聲
  • 陳祥毅:契約精神的捍衛者和培塑者
  • 葉林:以工匠精神寫就傳奇一生
  • 一位民企老板的告白:提成工資制反而養了懶人
  • 榮金風:腳下這片土地讓我充滿力量
  • 記山東尚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編推薦 ...
  • 打扮家斬獲“2021年最具創新力家裝平臺”榮譽...

  • 一對一輔導前十名大智教育給出高中學習方法,建議收藏...

  • 潮動蓉城,中石油攜手舒達源亮相成都國際車展...

  • 滾動新聞 ...
    新聞排行 ...
  •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于我們 | 雜志簡介 | 法律聲明 | 廣告刊例 | 聯系我們
        E-mail: cbmag@163.com  律師團隊:北京正大律師事務所  聯系QQ:360737408
    (C)版權所有 中國商業期刊網     京ICP備13034703號-3

    1. <sup id="9gk0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