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管理
文/蔡蘇昌 陜西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西安MBA學會理事長
我有很多企業界的朋友,每逢見面,問怎么樣?大多回答“還行”,充滿自信;也有講“難啊”,一臉的無奈。
我理解“自信”和“無奈”是他們的真實感受,我經歷過那種“無奈”與“自信”。多年來不知是“自信”多于“無奈”,還是“無奈”多于“自信”,總在不斷的交替中尋找某中平衡。始終銘刻于心的是每次在企業管理中度過了“無奈”,拾回“自信”之后,享受管理中的片刻快樂,至今令我陶醉。
于是,我就一直思考和探索怎樣才能保持心靈上時時享受企業管理中的快樂,而這快樂的標準恰是你所施于管理的對象同樣快樂的工作與生活。
我不斷區分“人治”、“法治”、“文治”三者的關聯,并在管理中試圖達到文治的標桿。我不斷研判合格的經理、企業家、戰略家三者間的關系,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為“家”中的一員。在區分、研判、體驗的過程中,慢慢地體會出企業管理中制度、文化、企業家人格魅力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決定了企業管理水平的高與低。
企業制度只要具備“簡單、實用、有效”的特點就一定管用。企業文化只要涵蓋了“創新、自然、包容”的內涵,企業就一定有人氣。領導者只要做到“坦率、真誠、言出必行”,人格魅力就自然形成。三要素之中,文化是核心,代表了企業的信仰和價值觀,是企業人氣與凝聚力的體現,而人氣恰是企業中人與各要素和諧的體現。
由此聯想《論語》中“子貢問政”,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孔子的學生子貢問:一個國家要想安全、平穩,需要怎么做?
孔子說:“兵足、食足、民信。”
兵足,指國家要強大,應有足夠的兵力做保障;食足,指要有足夠的糧食,讓老百姓豐衣足食;民信,指老百姓對國家要有信仰。
子貢又問孔子:三條太多,如果去掉一條,您說先去什么?
孔子說,“去兵。”
子貢又問:如果還要去掉一個,您說要去掉哪個?
子說,“去食”。我們寧肯不吃飯了,接著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對國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潰和渙散。
這就是孔子的政治理念。
治國和治企的理念其實是一樣的,企業中的足兵、足食、民信,就是人、財和精神。企業如果沒有精神,缺乏信仰,人會不聚,財會散去,管理者對企業的管理就是一種痛苦的體驗。
不少MBA的畢業生帶著學來的管理知識去實踐管理,以為可以大展身手,可往往在現實中留下痛苦的記憶。也有不少在實踐中已成功,重返校園讀MBA的企業界人士,書讀得越多,迷惘越多,老師們講的道理聽起來都對,就是不知如何運用,差點還失去原來的自我。
有位帶著技術和國外大企業多年從業經驗的留學生回國創業,起步之后,困難重重,不是機遇環境不好,而是內部的人難管,他感慨,為什么在國內管人如此難。
人難管,管人難,體驗者痛苦,管理者難受,信人者被騙,善良者被欺,這就是社會信仰、誠信缺失在企業管理中的反映。頭腦清醒的管理者知道,當今中國做實業不僅要教會員工如何做事,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只有培養出既會做人又會做事的員工,企業管理才會順暢。而要達到這種要求,管理者本身要能知己知人,即做好自己,又想到別人,把握名利的度,也就是會“修身養心”。不明此理者,搞管理只能是累人累心。
多年來,我把自己當作一個“牧師”,利用每次和朋友交流或講課的過程不斷地重復我的觀點:“企業管理者若要體會成功、享受管理,只有少看外界,多看心靈”。
我是管理的悟道者。不少企業管理者希望我幫助他們從艱難的管理中尋找快樂的方法,哪怕一丁點,而我心有余力不足,苦于沒有平臺,正好王弼華老師找我,談了他想創辦西安MBA學會的設想,我們越談越深入,心有靈犀一點通,共同的愛好、志向使我們走到了一起。當我邀約包小衛先生、程免貴書記、張平祥院長加盟時,他們高興回應,又出面邀約了6所大學的管理學院、企業界、教育界、政界的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識之士,智者入盟,我們成立了西安MBA學會。
今后我們西安MBA學會重點要做的是:
一是請回孔子、老子、莊子等先賢老師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適應社會環境,找準人生的坐標,獲取心靈快樂。《道德經》、《論語》、《莊子》將是我們學習的語錄。心靈啟迪、人生感悟將是我們參修的主要功課。
二是請已參與MBA實踐的畢業生暢談成功或失敗的體驗,失敗的感悟有時比成功的經驗更能啟發別人。“失敗心語”將是我們刊物和網站的主要欄目。
三是請各界成功人士做專題講座,舉辦培訓班,探索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和方法,貼緊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四是“好用和管用”的企業管理方法,永遠是最簡單、樸素、實在的,就像日出日落,春種秋收一樣。我們這些想體驗管理的人聚在一起共同去探索“簡單、實在、樸素”的管理之道,每個人都有責任、義務和能力,互相啟發下就可以做到。人人是老師,個個是學生,是我們交流的主要方式。
當我們MBA學會有一天使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企業管理的至高境界是“道法自然”,人生的大智慧是“為自己雪中送炭”時,體驗管理就會轉化為享受管理,這就是我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