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朝陽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看我的博客的人比較多,我就開始談一些火爆的話題,但仍然是嚴肅思辨的方式。
性,是一種行為,愛是接受、眷戀、滿足、專一等等一種感受。男女之間的性行為會導致愛戀,但由性導致愛的可能性,女人要比男人大,也就是說,由性到愛的距離,女人的短,男人的長。
我們常會觀察到一些現象,一個女孩剛開始對一個男孩并不是很看得上眼,但因流行或情勢所迫,不小心與該男孩有了性關系,該女孩會漸漸地愛上他,當然一部分因素是這個男孩因此不再害怕遭到拒絕而更加放松、自然,變得更可愛了,但主要的原因是女人由性更容易產生愛。
女人和男人所有的不同來自于女人承載著生育的職能,避孕措施是人類近代的事情,在人類進化的幾百萬年間,性行為即意味著生育。
女人生育需要十月懷胎,還要恢復身體,哺養嬰兒,又是幾年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她需要一個與她生子的男人,帶來食物,溫暖洞穴,趕走野獸,否則,孩子無法出生或夭折的概率很大。如果女人不對一個男人產生深刻的眷戀,可能會有多個性伴侶,生出的孩子不知道是哪個男人的,沒有一個男人會對這個女人及孩子進行保護,這樣的女人的基因就難以傳遞下來。所以,是進化的同代與數萬代的要求與選擇造就了女人生理結構對性行為的感受與男人的感受的差異。結果是一個女人與男人有性關系(自愿的情況),身體和大腦的某種化學物質的構成會發生改變,而對她的性對象產生愛的幻覺,不產生強烈的愛的幻覺的物種已經被進化淘汰了。
對男人,進化就沒有這樣的要求。男人愛一個女人,還有一些其他的獨立于性關系過程之外的參數(審美,性感等等)。我會在今后的文章里談論進化與審美的關系。
即使近代的避孕措施使得性行為可以與生育無關,女人可以像男人一樣享受性而不必擔心生孩子的可能性,但我們的基因依然是數百萬年進化的結果,幾百年的避孕歷史無法改變,所以女人繼續像女人,男人繼續像男人,否則,這個世界不是很沒意思。
因為時間和篇幅,人類語言對事物的描述往往不能達到數學的精確,我表述的所有論點都是在表達一種模糊的、定性的、比較下的傾向,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對我的論點中的各種可能性進行統計學的標定,但那樣的文章將會冗長而枯燥。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不會輕易不以為然地用個別案例對我的各種貌似絕對的論斷進行挑戰,我從來就不想進行絕對的判斷。
夜深了,今天先寫到這里,謝謝大家持續的關注,我會繼續把我對我們這個地球生物的思考傾倒出來,共享交流的樂趣。
(本文來源于張朝陽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