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介和
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來說,我思考了很多年,我們是怎么過來的呢?五句話:在委屈中平衡、在妥協中前行、在虛懷中充實、在放棄中收獲、在謙卑中完善。
當我們承受委屈的時候,我們才覺得這是公平,因為我們的承受能力比常人強、理解的能力比常人強,這個委屈應該留給我們;我們在妥協中前行,尤其是作為中小企業來說,在這個社會里面你強勢是強不起來的,既然強不起來,那就靠弱勢前行,弱勢就是妥協的一面;一個關鍵的檻兒過不去,往往通過妥協就可以過去。大家看到《喬家大院》的主人翁關鍵時候坦然跪下,沒有他的妥協他就完了,那個檻就過不去了。
和諧社會的今天,沒有妥協又哪來的和諧呢。欣慰的是我們這個妥協是明明白白的妥協,彰顯了我們的高尚,坦坦蕩蕩的妥協,體現了我們的英雄,我們不是糊里糊涂的妥協。
在虛懷中充實,求知的欲望無處而不在,學習是終身之德,要想博學多知,必須切聞而近思,在虛懷中才有不斷得到充實的機會。遇上魯班我們必然要耍斧頭,如果在魯班的面前斧頭都不敢耍,我們自己會后悔。我們在魯班面前斧頭一耍,魯班老人指教我們:“嚴介和我告訴你,這個斧頭耍的某一個角度不對,某一個角度的力度不夠……”
我們困惑了多少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不就在那一霎間解決了嗎?
敢于班門弄斧的目的是為了天天進步,求知的欲望無處不在。人從成長、成熟到成功,不就有若干次若干個有形、無形的有所為、有所不為嗎?
不斷提升的過程就是不斷自我淘汰的過程,不斷從優秀走向卓越的過程是我們不斷善敗的過程,善良的善、失敗的敗。一本書從優秀到卓越要看200多萬字,真的我們沒有時間看。但是我能感覺到,怎樣才能從優秀到卓越,我把它理解就是兩個字:善敗的過程。
唯有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自我超越,在不斷地善敗中從優秀走向卓越。因為我們的一切輝煌只代表過去,未來永遠是空白。
比方說我從太平洋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上退下來,我放棄了。我對太平洋感情很深,從2001年一手拉扯大,我回到零,四十幾歲我就退休,我沒有任何沮喪,相反我感到非常的開心。
當我放棄了董事局主席的時候,我得到了很多的收獲。比方說我個人的收獲,我放棄了董事局主席的位置,我可以做我大量喜歡做的事情。我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我喜歡很多的東西,過去沒有時間去做,現在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精采,我把董事局的位置退出來,我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去做很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作為太平洋這一個企業來說,隨著我的退休,從領袖時代走向團隊時代,從人性化時代走向制度化時代,從做總量的時代走向做質量的時代,從成長的時代走向成熟的時代,從知名度提升的時代走向美譽度提升的時代,這些都是收獲。
成長、成熟、成功,關鍵記住這五句話的最后一句話,是在謙卑中完善。
這就是說,要想讓自己越來越完善,要始終感到自己的不足,即使自己已經被大家公認的了不得,那種謙和卑微的一面要無處不在。
生活就像爬大山、人生就像趟大河,未來還不知多少個坎坎坷坷,多少個萬丈深淵在等著你,我們為什么不能謙卑一點呢?
成功充其量是階段性的、是相對的,而且又是短暫的。面對階段性的相對成功,我們必然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因為我們懂得大千世界從有形到無形,從日月星辰到陰陽八卦,成功屬于不正常。
失敗永遠從容地在等待著我們。面對成功我們又如何把這個成功維系到什么時候,我們唯有崇尚成功乃失敗之母。如果我還很年輕,在創業的成長階段我就不會崇尚成功乃失敗之母,我唯有崇尚老祖宗教導我們的,失敗乃成功之母。不怕失敗,哪怕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生命不息,前行不止。
有很多理念應該說因人而宜、因場合而宜。失敗乃成功之母與成功乃失敗之母是對立的,但是成功乃失敗之母對我們這個群體來說是適用的,對我們一個廣大的青少年群體、創業的群體,失敗乃成功之母是適用的。
我們要想從成長、成熟到成功,我們必須始終做到在委屈中平衡、在妥協中前行、在虛懷中充實、在放棄中收獲、在謙卑中完善,這是我們從成長、成熟走向成功必備的品行。
中國式的企業要區別于歐美式的企業,這個差異是很明顯的。
中國的企業是以人為中心,歐美企業是以事為中心;中國的企業多半是以領袖為核心,而歐美的企業多半是以團隊為核心;中國的企業往往是以道德為準繩,而歐美的企業是以法律為準繩。
中國的企業以道德為準繩,我們的國家既是以法治國的國家,又是以德治國的國家。
試想一下,改革開放以來,不就是工業化帶動了城市化嗎,與工業化相對的是市場經濟,與城市化相對的是計劃經濟,也就是政府強有力的引導與干涉的模式,引起了中國城市化進程有了驚人的速度,而且城市化質量讓舉世感到震驚。如果沒有這種政治體系作保障,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能有今天嗎?
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今天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高收入群體反哺低收入群體,強勢群體反哺弱勢群體,政府反哺社會的今天。就全世界的執政黨來說,最偉大的莫過于中國共產黨。這是沒有商量的。你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改革開放經濟這么持續快速地發展,而且社會治安越來越好,生態也越來越好。我們前一階段社會各界都在發牢騷,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是犧牲資源,犧牲生態為代價的,我覺得這個觀點太淺顯了。
經濟發展的初期和中期確實是犧牲了一些能源與生態,經濟發展到今天,尤其我們國家的生態正在快速的恢復,每年來北京我都問,今年的沙塵暴怎么樣?北京人說今年比往年好多了!
我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現在的綠化面積是改革開放前的多少倍呀!城市不斷地擴大,城市伐樹基本是沒有了。到處都在栽樹,從栽小樹到栽大樹,成片成林。
到處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兩側都是郁郁蔥蔥的綠化帶,祖國的綠化面積增加了多少倍。中國的生態,現在的生態已經趕上了改革開放前的生態。再過五年,中國的生態將是歷史上沒有的,不可比擬的,將是最好的生態時代。
作為我們企業家來說,中國企業家也要講政治的,也要有高度,也要讓自己站在改革的前沿。
今天的創新中國,往往要犧牲傳統的規矩,該犧牲的規矩我認為要犧牲。規矩只有在不斷地被打破時,才有可能有新的規矩出臺。
在一些企業家群體里面,尤其是某些中小企業群體里面,違法的事情比比皆是,雖然多半還不能構成犯罪,但影響極其負面。
歷史上的我們是一個人治的國家,將來逐步從人治走向法治,但這畢竟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法制到法治,這給我們企業家留下了足夠成長的空間,我們的法制不完善也未必就是會死。但中國需要成長,需要成熟,更需要完善。
現在有人說中國經濟實際上總量是世界第二,我看這個說的也不無道理,未來的世界只有兩個國家共同管理。資本主義的代表國是美國,社會主義的代表國不是蘇聯了,而是中國,這是必然的。
難道這不值得我們驕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