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直播平台_日日视频激无码,强奷漂亮脱肉丝袜无码视频,滋润新婚同事小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首頁 > 要聞>正文
  • 應落實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 責任編輯:cbmag 2010-10-28 08:00:00
  •   應落實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文/陳昌智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民建中央主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已經超過1億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上繳稅收接近國家稅收總額的50%,集中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中小企業也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我國 65%的專業,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在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間,全國各地私營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健康態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按附加值計算,我國私營企業的資本回報率比國有組織企業高50%,比國有控股企業高33%,比國有參股企業高24%,表現出其特有的生機和活力,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的動力。但是,中小企業在發展速度加快、質量提高、效益回升的同時,也還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問題,比如行業準入仍然存在不少障礙,部分政策沒有落實到位,民間投資的政策環境、服務質量仍然需要健全和完善,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還很艱巨。多種因素導致了成本的上升,融資難,特別是微小的企業融資更難等等。

      落實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我們即將迎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2個五年規劃的實施,“十二五”是我國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期和共建期。將在市場資源的配置基礎上,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城鄉二元體制公共服務體制創新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這期間,國家將改變投資主導型的增長方式。以 GDP增長為主,轉為國民收入增長為主,注重提高國民消費能力。中小企業在創造就業、提高收入、次級消費、調整結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作用將進一步凸現出來。在這個大的背景下,加快落實包括新36條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要完善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近年來各級政府和部門制訂出臺了不少扶持、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但是,中小企業卻難以得到實惠,有政策受限制,比如,新36條中規定民間資本只能以入股的方式參與商業銀行,新辦銀行要由國有大股東控股。

      其次,有政策,無細則。比如,哪些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市場不能有效控制的行業,哪些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等等,這些都沒有具體的規定。

      第三,有政策,難落實。比如新36條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電信、能源、基礎設施、國航科技工業領域。但是,這些壟斷行業往往由相關部委統一管理,民間資本要進入談何容易。加上政策多門,政策相互抵觸,難以有效實施。

      要解決好這些問題,我們建議,首先要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加強對促進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編制好中小企業成長的“十二五”規劃。有關部委應該盡快出臺新36條實施細則,制訂引導民營資本發展的產業規劃和投資目的,力促進入相關產業的民間時間表盡快明確,關系國家安全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的行業,以及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行業目錄。對于國家明確規定放開的行業或者市場領域,采取定期發布市場準入的目錄,修訂完善項目招投標管理的辦法,政府采購入選企業及產品管理的辦法等。要一視同仁地為市場主體提供合法的、準入的依據,保證國家宏觀政策效果落到實處。要逐步擴大中央財政預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建立中小企業投資發展基金。同時,分行業實行不同的減稅政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擴大。

      鼓勵中小企業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中,民營中小企業應該隊伍活躍。但是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產業發展的初期,市場發育的程度較低,國內市場需求還不明顯、不確定,缺乏國內市場的需要,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不敢輕易投入。再加上目前我國技術、研究開發的基礎占GDP的比重還不到1%,甚至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數,與發達國家2.2%的水平相差更遠。

      另一方面,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體制還不健全,資金投入不夠,缺乏一個規范、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是對有技術、有活力、有創業集群的小企業的支持,渠道散。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需要轉變觀念,要把以計劃為主,市場為輔;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為輔;政府投資為主,民間資本投入為輔的觀念轉變過來,鼓勵中小企業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次要借鑒國際經驗,在市場準入、示范產業、政府采購、政策組建等方面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新興產業。完善產學研密切合作的渠道和基礎,支持民營企業運用好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標準,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在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通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加大對創新型小企業發展的培育和扶持。支持民營企業牽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新興領域的研發任務,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確定的16個重大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發展的項目。

      加強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支持

      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因為企業的財務信息利用率不高,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過多依賴信貸支柱,以及信用擔保體系的不健全等,中小企業很難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達到融資目的。相反,由于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成本高、風險大,銀行處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和規避商業風險的考慮,往往出現惜貸現象。

      要改變這種局面應該按照金融產生分大小,金融服務分對象、金融機構分層次的思路,大力培育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放寬對金融機構主體的限制,鼓勵民營資本發起或者參與設立中小金融機構,打造面向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擔保公司等。

      要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能力,推動中小企業應收帳款質押融資的業務發展,積極鼓勵和指導金融機構開展專利權、商標權、版權等無形資產的質押融資渠道。

      要建立覆蓋多層次擔保體系和代擔保的平臺,對降低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的門檻和機構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對科技型的中小企業注重在研發和生產階段給予資金的支持。

      要重新制訂并細化中小企業的標準,改變99%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的狀況,使真正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型和微型的企業享受到信貸的優惠。2009年貸款達到7.35萬億,大企業貸款占47%,中型企業貸款占44%,小企業的貸款只占 8.5%,實際上真正需要貸款優惠的小企業和微型企業沒有多少享受到。工信部最近正在研究,重新制訂或者細化要求,我覺得十分必要。

      如何完善中小企業在創新中發展

      盡管國家在地方出臺了諸多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受到區域發展不均衡、政策法規不健全以及企業資金的短缺、技術和管理落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很難做大做強。特別是在一些壟斷和敏感領域,投資的比重仍然偏低,或者說很低。這種狀況已經嚴重阻礙了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格局,提高自身素質,完善治理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努力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不斷做大做強。

      第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由制造向創造的轉型。廣大民營企業要抓住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時機,積極進入相關行業,實現企業自身轉型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民營企業要在開放合作的背景下堅持自主創新,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用信息化的技術和傳統產業,構建國際化研發體系和技術,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要樹立品牌意識和支持產權保護意識,努力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實現由制造向創造的轉型。

      第二,不斷開拓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民營企業產權靈活機動,具有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一大批企業家通過不斷努力和多元積累,在資金、技術、營銷管理等方面具備了走出去的能力。因此,民營企業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調整市場結構,在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國內,特別是農村市場的同時,努力拓展海外市場,積極走出去,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以高層次的競爭推動企業自身能力的提升。

      第三,加強企業和行業的金融體系建設。金融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礎之一,信用關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已經成為我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的任務。民營中小企業要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把誠信放在企業社會道德層面的重要位置,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樹立誠信意識是企業的道德自我約束性,而加強信用管理是企業化解風險的一種能力。因此,企業還要加強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有效化解各種類型的風險,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本文是陳昌智在2010中國(陜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上的講話,有刪節)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猜你喜歡

    無相關信息
  • 朱先春:企業創造高績效的核心要素是人本動力
  • 劉青萍:引領世界500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 陳俊長:以核心技術提升易司拓的行業領導力
  • 李 雄:資本運作者要保持行業領先的專業意識
  • 謝 琨:錢塘天譽“士族大宅”的創建者
  • 外貿風險管控要突出全過程信息識別與整合
  • 出口型企業要有效平衡電子商務的雙重影響
  •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怎樣避免成為“背鍋俠”
  • 主編推薦 ...
  • 打扮家斬獲“2021年最具創新力家裝平臺”榮譽...

  • 一對一輔導前十名大智教育給出高中學習方法,建議收藏...

  • 潮動蓉城,中石油攜手舒達源亮相成都國際車展...

  • 滾動新聞 ...
    新聞排行 ...
  •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于我們 | 雜志簡介 | 法律聲明 | 廣告刊例 | 聯系我們
        E-mail: cbmag@163.com  律師團隊:北京正大律師事務所  聯系QQ:360737408
    (C)版權所有 中國商業期刊網     京ICP備13034703號-3

    1. <sup id="9gk0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