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直播平台_日日视频激无码,强奷漂亮脱肉丝袜无码视频,滋润新婚同事小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首頁 > 述評>正文
  • 海爾為什么在美國失敗

  • 責任編輯:cbmag 2008-08-01 08:00:00
  • 海爾為什么在美國失敗
    文/薛涌
    海爾集團敢為天下先,投資在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建廠,制造售價達兩千美元的高檔電冰箱,占領美國市場,改變中國品牌的廉價形象。可惜出師不利。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的銷售商在產品上市后的頭幾個月,在中西部四十個店里,僅售出五十臺這種海爾的高檔冰箱。
      當然,海爾的運氣實在不好。買賣剛開張,美國經濟就出現了問題,失掉前幾個月的戰機,如今消費者錢包收緊,實在是搶占市場的最壞時機。另外,中國沒有一個產品進入世界前百位名牌,高檔商品中無所謂中國品牌。況且,海爾打美國市場時,正趕上中國出口美國的食品、玩具等出現問題被召回,打擊了中國產品的信譽。這些都構成了海爾在美國首戰失敗的外在原因。
      但是,《華爾街日報》注意到,海爾內在的原因也并非沒有。比如,海爾施行的是國內那一套權威式管理,美國工人則是在平等社會中長大,和中國老板的作風格格不入。比如,海爾的質量管理在國內是有名的。職工犯了錯誤,要當眾高聲檢討。美國的工人哪里受得了這一套!于是,中國的管理人員迅速調整。把讓不稱職者公開檢討,改成讓表現好的職工站出來公開接受表揚。
      后面這一招靈不靈,《華爾街日報》沒有說。大概還有待觀察吧。不過,以我在美國的生活經驗,不禁為海爾捏一把冷汗。我幾年前撰文呼吁在中國建立“美國學”,理由是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國際特別是美國市場,對自己的消費者必須了如指掌。另外,中國的企業早晚要像日本、韓國企業那樣,到美國建廠。不懂美國的文化和制度,會惹出許多麻煩,甚至可能導致企業失敗。
      如今海爾如我幾年前預料得那樣走出來了,也確實碰到了不懂美國而引起的文化沖突。要知道,海爾的管理人員,基本是在計劃經濟中長大。我們從小上學受教育的方式,就是服從老師,服從組織。表現好的老師當眾表揚,表現差的當眾批評。美國的孩子則不是這么長大的。孩子在學校有問題,老師盡可能私下溝通,避免當眾羞辱。同時,老師對自己喜歡的孩子,也不那么溢于言表。美國的教育從小體現平等、尊重個人的原則。學生們也特別討厭那種討老師喜歡的聰明孩子,往往戲稱為“老師的寵物”。在美國的學校特別是高中,當好學生要有特別的藝術:一方面要出人頭地,成為優等生;一方面又要非常低調,顯得和大家一樣,特別是要避免當“老師的寵物”,免得受同學的欺負。2000年大選戈爾輸給布什,一大原因就是他太喜歡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總讓人想起上高中時班上的“老師的寵物”,什么事情都覺得自己懂。結果,雖然大家承認他事事占理,還是不投他的票。
      美國的企業當然懂得這樣的文化,在職工中特別忌諱公開比來比去。優秀的職工,拿到工資單或年終獎金就明白自己得到了什么,別人都不知道。老板喜歡誰,常常屬于隱私。這樣,職工不僅得到了實際的獎勵,而且和同事的關系也比較好處。海爾則顯然不懂這些。開始讓犯錯誤的職工公開檢討,這在美國人看來是當眾羞辱,鬧不好會吃官司。如今改了,讓人松了口氣。但是,讓優秀分子當眾接受表揚,等于制造“老師的寵物”,讓優秀職工不自在,擔心自己被同事排斥,有時可能會故意調皮搗蛋一下,以表示自己其實和大家一樣,不和老板站在一起。這對培養企業的團隊精神有害無益。
      我們當年的計劃經濟,因為太缺乏競爭,老師、領導為了激勵斗志,只好采用當眾表揚批評的方式。美國是市場經濟,競爭太殘酷,所以在文化上反而要掩飾競爭,孩子從小上學,老師、家長就特別忌諱比來比去。中國的企業要了解這些微妙的文化差別,還有許多東西可學。這也更使在中國建立“美國學”成為必要。
      (來源于作者博客)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猜你喜歡

    無相關信息
  • 知名企業為何掉進保守型陷阱
  • 溫州市工商聯成功舉辦協會商會“兩個健康”專題研
  •  投了一個多億:看我如何把一個公司“干黃”了
  • 羅永浩:身處紅海 所有努力都會被稀釋
  •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導向性
  •  商學院要重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 劉永好:最困頓的時候我差點從岷江跳下去
  • 構建人力資源預警機制,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 主編推薦 ...
  • 打扮家斬獲“2021年最具創新力家裝平臺”榮譽...

  • 一對一輔導前十名大智教育給出高中學習方法,建議收藏...

  • 潮動蓉城,中石油攜手舒達源亮相成都國際車展...

  • 滾動新聞 ...
    新聞排行 ...
  •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于我們 | 雜志簡介 | 法律聲明 | 廣告刊例 | 聯系我們
        E-mail: cbmag@163.com  律師團隊:北京正大律師事務所  聯系QQ:360737408
    (C)版權所有 中國商業期刊網     京ICP備13034703號-3

    1. <sup id="9gk0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