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問題的時候,總是有追究者的。一旦你成為問題的追究者,也就獲得了責任豁免權,只追究別人的責任卻不需要為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那么由誰來做這個責任的追究者呢? 企業責任的替罪羊定律開始起作用了。
會議室中,綿羊總裁們滿臉怨氣的步步后退,躲閃著向他們頂撞過來的羊角,仍然在力圖為自己做最后的爭取:“我們已經努力過了,我們一直在努力,可是現在的市場情形……”
“現在的市場情形怎么樣?”綿羊董事長惱火地把它頭上兩只盤曲的大角對準綿羊總裁們,重重地頂了過去:“市場情形是,羚羊公司又一次成為本年度市場上的絕對占有者,黃羊公司后來居上,已經超過了巖羊公司,而我們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山羊公司,也在這一年里實現了明顯的效益增長,進一步蠶食了我們的市場占有率,這你又怎么跟我解釋?”
綿羊總裁們數量雖多,但因為頭上沒有生角,頂撞不過長了角的董事長,只好步步后退,很快就被董事長頭上的大角擠到了墻角,只能囁囁道:“董事長,你這樣頂我是不公正的……”
“董事長,請你輕點頂,”綿羊總裁被頂翻在地,四腳朝天,嘟囔道:“事實上,據我所知山羊公司今年的經營狀況并不見得比我們更好,我猜他們現在一定也正為這個問題頂架呢……”
綿羊總裁沒有說錯,在山羊公司里的董事會議上,果然也正上演著一出壯烈的頂角大戰。不過,慘遭圍頂的不是山羊總裁,而是山羊董事長,參與這場圍頂大戰的,包括了經營層的總裁們及所有層的董事們。
“為什么要頂我?為什么你們都頂我?”山羊董事長悲憤填膺:“沒錯,今年的市場銷售,我是帶領大家走上了一座懸崖,我一不小心跌下去了,結果全公司的山羊們都閉著眼睛跟在我后面一股腦地全栽進了懸崖之下,害得公司今年的經營效益不理想??蛇@能怪得了我嗎?我雖然只是一個董事長,可決議是全體董事會成員做出的,執行更是管理層的事兒,當初公司的經營會議上我明明告訴過你們那條懸崖之路不能走,可是你們聽得進去嗎?這下可好,大家全都跌下去了又來怪我,憑什么要找我的麻煩?你們看我跌下懸崖都摔成這模樣了,你們還一起來頂我,這還有沒有良心了?”
“我拿什么來堅持?。 鄙窖蚨麻L憤怒地叫道:“別忘了你們羊多勢眾,一羊一票否決了我的提議,現在你們卻又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了……”話未說完,山羊董事長已經被眾羊齊心合力架起,就勢一翻,只聽山羊總裁一聲悲鳴,早已被掀倒在地,四腳朝天。
綿羊總裁:“后退,讓我過去?!?/DIV>
山羊董事長:“開什么玩笑?應該后退的是你?!?
綿羊總裁:“憑什么就應該我讓你?”
“因為”山羊董事長回答道:“我和你同樣都是因為公司經營不善而被解聘,可我畢竟是從董事長的位子上下來的,你卻是從總裁的位子上被羊頂翻,所以我的職位高于你,當然應該是你讓路?!?
“既然如此的話”綿羊總裁問道:“那你怎么沒有把你們山羊公司的總裁們頂翻,卻反而被他們把你從董事長的座位上頂下來呢?”
“虧你們還有臉來說我?”山羊董事長不滿地叫了起來:“你們也是總裁,羊多勢眾,怎么就沒有頂過你們的董事長呢?”
“這有什么奇怪的,”綿羊總裁解釋道:“我們綿羊公司和你們山羊公司不一樣,我們公司管理實行的是董事會垂直領導。”
“既然是董事會垂直領導,那么應該追究董事會的責任才對?!鄙窖蚨麻L不明白:“怎么你們反倒被頂出來了呢?”
“怪不得你當了半天的山羊公司董事長,卻成了公司經營狀況不佳的替罪羊?!本d羊總裁嘆息道:“你也不想一想,公司管理不是鐵板一塊,尤其是出了問題的時候,總是有追究者的,不管這個追究者是誰,也別管這個追究者應該負多少責任,問題在于,一旦你成為問題的追究者,也就獲得了責任豁免權。只追究別人的責任卻不需要為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那么由誰來做這個責任的追究者呢?”
“是啊,”山羊董事長聽得入神,不由自主地問道:“由誰來做這個責任的追究者呢?”
“當然是權力在誰手中,誰就擁有追究別人的權力?!本d羊總裁大聲說道:“就拿我們綿羊公司來說,明明是董事長垂直領導,可等出了問題之后,他卻來追究我們的責任,我們沒有權力與之抗衡,只好充當了這個替罪羊。”
“怪不得,怪不得?!鄙窖蚨麻L恍然大悟:“雖然我名義上是公司的董事長,可實際上并沒有權力,沒有權力就意味著只有責任,遲早免不了會被追究責任。從我登到董事長的位置,我就已經注定成了一只替罪羊,即使不為這件事承擔責任,也遲早會因為別的事情慘遭圍頂。”
“這就感到奇怪了,”綿羊總裁問道:“我們是由董事長招聘來的管理層,沒有權力還說得過去,怎么你堂堂董事長也把自己的權力混沒了呢?”
“這個……”山羊董事長吱唔道:“你別問我了,我也正納悶呢,究竟權力這個東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分頁}“替罪羊”定理是怎樣發生的?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承擔責任,這是企業管理的熱火爐定律。但有時候,有人卻必須要承擔不屬于他的責任或是按理來說不應該完全由他來承擔的責任,這時候企業的替罪羊定律就開始起作用了。
從道理上來說,企業是一個利益集團,企業的行為屬于群體性行為,簡單地把企業的失誤歸結到一個人或幾個人身上,這絕對是不公正的,而一旦這種不公正現象發生了,替罪羊也就出現了。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沒有哪一家企業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捉替罪羊,也很少有哪一家企業在處理麻煩的時候存有捉替罪羊心理的。只是替罪羊定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企業內部其他規則正常運行下的必然,無論那些規則運行的是何等正確,但是諸多規則運行時所形成的合力,卻使替罪羊定律不可避免。
那么,導致替罪羊定律出現的合理規則有哪些呢?
成本法則。企業作為一個利益集團,其行為所依遁的必然是利益法則,這包括兩個方面:最大利益化行為與最小成本化行為,而最小成本化行為就是導致替罪羊出現的契因之一。當企業經營或管理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責任人不是一個或幾個,而是一個團體的錯誤,但企業能因為這個錯誤而消滅自身的存在嗎?
當然不能,于是就需要有人替代所有的責任者接受懲罰。如董事長替代整個董事會接受懲罰,管理層替代經營層接受懲罰。這樣,一旦企業內部的懲罰機制啟動,替罪羊出現的時機也就成熟了,但誰會成為替罪羊,還需要另外一個博弈法則起作用之后才能決定。
博弈法則。博弈法則是指企業內部的競爭性行為,通常稱之為“公司政治”。博弈是無所不在,處在社會群體氛圍中的社會人,都是以博弈為其生存的基本模式的。企業內部存在博弈行為,也是必然的、正常的。只是往往在追究責任的時候,其博弈的法則是零和的,因為零和的博弈均衡,結果就必然會出現替罪羊。
當企業經營出現問題的時候,內部的博弈也就會趨于白熱化,但并非如故事中所暗示的擁有權力者就擁有無可辯駁的豁免權。實際上,權力與“豁免權”是互為因果的。權力的形成正是通過一輪又一輪的內部博弈而逐漸形成并變化,而一旦哪一方在博弈中遭到失敗,那么他失去的不僅是權力,還必須要承擔勝利者的責任和過失。這是零和博弈在起作用,勝利者將獲得一切,而失敗者將承擔一切。
博弈法則是一種社會性常態,不唯企業所獨有,而成本法則是企業的必然行為模式,當這兩種力量產生迭加的時候,生產出來的就是替罪羊。
誰會成為候選替罪羊?
企業管理中總是會有替罪羊的,所有的替罪羊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每只替罪羊各有各的開始,替罪羊的表現也不一而同,不僅是管理層被連鍋端的時候會有替罪羊,所有者自我調整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出現替罪羊。
戰略型替罪羊。表現最為無辜的替罪羊是,因為公司經營戰略目標的調整,而導致管理架構的調整,使企業的高層淪為替罪羊。這種情況在中小企業最為普遍,而一些國際企業或是跨國公司同樣也不罕見。這不是管理層的管理有問題,也不是管理目標沒有到位。但是,企業戰略目標調整了,就如同一隊最擅長駕馭風暴的帆船水手,面對著一艘最新型的海洋驅逐艦,他們只能是無可奈何地被拋棄。
管理者淪為企業戰略調整的替罪羊,不是他們做錯了什么,相反,通常情況下正是因為他們表現得太優秀,如同一群推車的人賣力地推車,結果當車發動的時候反而把他們自己拋在了后面。除非他們能夠迅速的調整自己,在新的戰略架構中找到更為合適的位置,才能夠避免這一不快結局。然而管理者不是孫悟空,一旦他們做不到七十二變,就難以避免這種局面的發生。
文化型替罪羊。文化型替罪羊的出現,是屬于不適應管理團隊的變化而導致的,往往這種情況在企業的中下層較為普遍,但高層也同樣存在,只不過礙于個人面子關系,高層管理者不會將這么“低級”的管理問題暴露出來,即使不得不說,也會提供一個讓外界易于誤解的表達方式。但是,正如一個球藝精湛的足球明星也可能不適應某一支球隊,再高明的管理者,也同樣會受困于不同管理者風格的磨合問題。事實上,往往是高層的磨合更為艱難,因為越是強勢的管理者其個人風格就越加明顯和強烈,雙方或是多方的磨合也就越艱難。
文化型替罪羊的發生往往標志著企業內部管理理念的沖突,有沖突是正常的,沒有沖突的系統是不存在。重要的是每個管理者必須要在這個沖突之中找到自己的管理定位,風格及職能上的,二者缺一不可。
有些管理者因為無法適應一家公司的新環境而出局,也有的管理者因為新人的加入導致了管理環境的變化,反而無法適應,這兩種情況無論哪一種,都決定了將到來的結果,那就是出局者必須為此而承擔相應的責任。事實上,替罪羊的出現往往已經是最終的結果,這一結果由來已久,只是在某一時期現實化而已。
職能型替罪羊。企業管理中還會有職能羊,這種管理者的職責范圍與其他部門的工作交集比較多,矛盾自然也多,任何一個部門出現了問題追究責任的時候,無論是不是這個部門的過失,總能夠推諉過來,如此次數多了,就形成了大家的思維定勢。理論上講,財務部門正符合這個特點,但恰恰相反,出于企業管理控制的原因,財務部門往往會獨立于理念沖突之外,相反,前沿部門,諸如營銷部、市場部,因為疏離于企業的管理核心,最容易成為職能羊。事實上我們所說的替罪羊,在中層時指的就是這種情況,但到了高層,就會有新的定義。
不合理規則的土壤會帶來什么?
無論你屬于哪一種羊,除非你能夠消滅企業替罪羊出現的基本條件,否則企業的替罪羊現象就不會消失。那么,替罪羊現象怎樣產生的呢?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發現,替罪羊的出現是因為企業內部的管理游戲規則不合理,在一個捉替罪羊的游戲之中,必然會有替罪羊被捉到的,不是他就是你,因為規則決定了替罪羊的存在。
戰略羊的出現,是因為企業缺乏明確的戰略規劃,或者企業的戰略與現實嚴重脫節,短期項目大行其道,缺乏遠見與思想。所以,如果管理者想避免成為無辜的戰略替罪羊,就必須要從企業的戰略著手,確定長遠規劃,避免顛三倒四的大波動,這才是化解危機的不二法門。
文化羊的出現,多是囿于管理者的管理風格缺乏彈性,不依外界管理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只能夠適應于某一種自我狀態,一旦這種狀態被打破,管理者就像是置身于駱駝中的羔羊,立即失去了依憑。所以,文化羊的化解方案必須求助于管理者的個人修養,除非你具有水一樣善于適應變化的管理風格,否則你必須為自己的固執付出代價。
當一個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職責交集過多,職能羊就出現了。坦白地講,職能羊必須要為他自己的后果承擔責任,這是因為導致職能羊的出現的原因,就在職能羊自己身上。作為一只管理羊,他們沒有能夠厘定出有利于企業的新管理職能與流程,而這項工作原本是管理者的責任。比如說,營銷部門在接受人力資源部考核的同時,必須要明確拒絕其他部門橫插一腿的情況。如果某一個指標已經上報財務部門,人力資源部再想獲得,就讓他們自己去找財務部溝通。一個部門絕不能夠允許過多的部門強行牽涉進來,否則,一旦產生問題,幾個不同的部門同時指責,那就是千夫所指,縱然你再無辜,也只能淪為替罪羊。
權力推動的祭壇
不論是戰略羊、文化羊還是職能羊,都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替罪羊,但這三種羊卻是替罪羊的候選羊。事實上這幾種情況在企業中都比較普遍,一旦企業內部的博弈破裂,追究者有意推卸自己責任的時候,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他們之中的一個或幾個就會被迅速推上祭壇,成為權力介入而導致的真正意義上的替罪羊。
權力對于企業來說是把雙刃劍,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因為所有者縱然再擁有權力,卻未必有能力搞好企業,所有者與管理層之間所排列的制衡架構,目的就是為了約束權力所導致的肆意妄為。正是對權力的約束才保證了企業的長久發展,而不是相反。
所以一旦出現因為權力斗爭而落敗的替罪羊,企業的管理就出了問題,至少,內部的博弈法則被不可控制的因素改變了,需要付出代價的不只是替罪羊,還有企業本身。
說得清楚點,一旦一個管理者淪為替罪羊,那就是對企業最大的不負責任,因為他的失敗放縱了追究者的權力擴張,打破了企業即有的博弈均衡,為企業的發展引進了不確定的負變量。所以,無論是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都不能讓自己成為企業發展的替罪羊。
那么,如何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要做的是消除替罪羊出現的條件,如戰略羊、文化羊與職能羊,這幾種情況在企業中越少越好。消除這幾種不合理現象就意味著以現代企業管理的思想逐一架構企業內部的權力博弈。企業是一家集思廣益運用眾人智慧的利益單元,任何個人意志的過于擴張,雖然在短期內會為企業帶來效益,但管理風格鮮明的管理者,其管理缺陷也被權力無限放大。一個均勻制衡的管理體系,則能夠有效地避免這一點。
如果這一項工作做得不夠好,那么不同管理理念的博弈與沖突就有可能突然破裂,一旦博弈破裂,沖突者所考慮的就已經不再是企業問題,而是自我尊嚴與面子,如果不能夠將失敗者掃地出門,那就意味著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否定。于是,就出現了管理層被連鍋端的現象。
管理層被連鍋端,不是因為管理層出現了什么問題。企業是一個集團,管理層的任何管理措施都是在獲得董事會認可之后才實施的,如果說管理層有責任,那么所有者同樣難辭其咎。但問題是,所有層已經無法再容忍管理層,合作的可能已經不復再現,余下來的,只有滿腹怨懟之氣,這種情況,大家只能分手。
至于管理層不動,董事長遭到彈劾的情形,與管理層連鍋端并無本質區別,這兩個方案實際上都是依循了同一個管理原則:成本最小化考慮。
任何形式的管理變化都是有其合理依據的,但博弈破裂的情形下例外。當博弈破裂之時,雙方所爭執的已經不再是企業管理理念,而是動用了另一樣不應該運用的武器:權力。猶如在地面上以角來搏勝負的綿羊突然長了翅膀飛起來了一樣,權力壓人當然是無所不贏,但它無益于企業的發展。
權力的本質是一種影響力,如果博弈的一方在博弈中持續走低,就無形中提升了另一方的影響力,等于把權力賦予了另一方。所以,企業內部的沖突雖然是一個常態,但一旦博弈破裂,失敗者的責任遠大于勝利者,因為他們的過錯太多了。
只是在失敗者黯然離場的時候,企業才會臨時湊一個過錯給他們,而這個過錯很可能跟這個結果一點關系也沒有。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真正的替罪羊也許不是管理者,而是這樁小小的過失,要為管理者此前所犯下的所有過錯承擔責任。因此,只有消除企業內部的零和博弈,才能夠避免替罪羊定律的發生。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猜你喜歡
- 無相關信息
-
-
“引領者”劉智:奏響旅游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最
-
“分拆高手”李永偉:讓資本成為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加
-
“地主家”的余糧不多了:商業地產怎么過
-
拿了投資又失敗的公司大部分都走了這條路
-
“揪”出企業績效評價中的隱形成本
-
三個“力”是我經營企業一直所堅持的
-
一個公司本質上最重要的只有創始人
-
創業35年我始終堅持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