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的商業地圖
文/王晶 孟靜
那天他坐在后臺想哭
在位于北京前門東路的小江胡同里,裝修耗資3000萬元的劉老根大舞臺北京劇場開門納客,這條并不被很多人知曉的胡同,也隨著劉老根大舞臺的開業被人熟知。
開業那天,趙本山最后出場。他先是來了一段10分鐘的獨白,說到動情之處一度哽咽,接著,他拉響了二胡,隨即,全場沉默,劇場里響起了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這段原本并不應該出現在開業慶典場合的音樂是當晚演出的高潮,音樂聲停止,接著,是一段持久的掌聲。
后來回憶起這段,趙本山說,那天他坐在后臺想哭。這不是假話,對于一個曾經走街串巷賣藝,食不果腹的民間藝人來說,他不會想到,幾十年后,可以成為一個逗樂全中國的知名演員,再到如今,立足于京城擁有自己的事業。這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趙本山的營銷手段
“離開會的時間還有10分鐘,趙本山已經在桌上備好了紙筆,進入思考狀態。我掏出相機,對好焦距,想給他拍張特寫,沒料到他突然抬頭,沖著記者的鏡頭揮揮手,很可愛地‘HI’了一聲。我傻了,周圍人樂了……”
這是一位記者在博客里的描寫,從中不難看出,這位在電視屏幕上逗樂了全中國的人,就算出席極其嚴肅的會議時,也有幽默的一面。1990年春晚,一句“就興你們年輕人連蹦帶跳,又摟又抱,我們老年人就只能干靠”開始,他迅速在全國走紅。20年來,他把一個草根藝人的輝煌演繹到了極致,但,這并不是他人生的全部。
2005年6月8日,趙本山高調出任遼寧足球俱樂部董事長。為了拯救遼足,推出了9大合作方案,包括成立全國第一所足球大學、聯合收購某電視臺頻道、開辦體育文藝專業頻道借此吸引投資等。
但趙本山這個董事長只做了180天,僅僅在6個月之后,這場形式大于內容的“聯姻”就宣告破產。對于抽身而退的原因,很多人認為趙本山是被賭球、假球所困,當自己不能控制一些不愿意看到的情景時,能選擇的只有退出。可實際上,本山企業當時并未在足球上投入一分錢,趙本山覺得上當,是因為他浪費了時間,被人忽悠了。
趙本山的第一桶金眾人皆知來自煤炭經營和運輸。在那個因多年計劃經濟影響的年代,我國的流通領域仍舊壁壘重重,“對縫兒”就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產物,其實就是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對于這段經歷,如今的趙本山已經不愿意太多地提及,說到從商之道,他更愿意跟人聊聊如今所從事的文化產業。
1997年的一天,趙本山和幾個老板去二人轉劇場看演出,幾個老板都非常喜歡。趙本山一下子意識到,東北地區有數不清的二人轉藝人,如果把這塊資源開發出來,讓他們走向全國,肯定掙錢。于是,趙本山把二人轉納入了自己的產業。
這位二人轉出身的演員,利用每次上春晚的機會,為二人轉和鐵嶺大做廣告,將兩者成功地推向了全國。有人說,趙本山儼然已經成了沈陽的名片,的確,在國內,同一個城市沒有一個人能向趙本山一樣擁有無數大使的稱號:沈陽世園會形象大使、沈陽世遺會形象大使、沈陽市稅務大使、沈陽市旅游形象大使……雖然這些頭銜都是虛的,但業內人士說這是趙本山的一種營銷手段,也是他的聰明之處。
趙本山打造了一個產業鏈條
趙本山的第一輛愛車是夏利,與前妻離婚后,趙本山將這輛車送給了她。在以后的日子里,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收益越來越多,趙本山的座駕也從桑塔納、北京吉普換成了凌志。
現在,趙本山擁有一輛道奇公羊,這輛配有廚房和床鋪的商務車是他最常使用的座駕,如果在北京和沈陽,他坐的是“帝王”。在他的車庫里還放著一輛勞斯萊斯,只有在迎接重要客人時才會派上用場,一般情況下,他不愿意坐著它招搖過市。此外,在趙本山各大影視劇中出過鏡的大奔也是他的愛車之一。2007年春晚,趙本山坐著一輛紅色悍馬前往春晚劇組,引來了觀眾的一片騷動。
透過趙本山的這些愛車,不難看出他的身價。可是,趙本山到底有多少錢,誰也說不清楚。對于《福布斯》2007年計算出的1300萬元和2008年的2000萬元,趙本山的回答是“我就能賺這點錢么?”可是,究竟有多少,趙本山說,“我自己也不知道。”
趙本山的商業帝國之路是從2001年開始大跨步向前行駛的,2001年正月十五的那一夜,藝人趙本山變成了創業者趙本山。那天,趙本山帶著幾個朋友去吉林玩,此時的他已經是中國的小品王。在好友高秀敏的邀請下,趙本山一行人來到當地很出名的一家二人轉劇場看演出,被張小飛夫婦合演的《傻子拉媳婦》震撼了。趙本山沒有想到自己會樂成那樣,躺在椅子上起不來,當晚就收了張小飛做徒弟。“那是我幾年來最幸福的時刻,我看到了我的希望。”
當晚回去之后,趙本山就開始策劃今后二人轉的發展,并且打電話給時任遼寧省省長的薄熙來,懇切地希望他“幫一把咱們的二人轉”。
緊接著趙本山做了一系列舉動來推廣二人轉藝術:連續舉辦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遼寧、吉林、天津、北京等劉老根大舞臺的相繼建立以及本山藝術學院、遼寧民間藝術團的成立,給遼寧的二人轉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通過籌拍電視劇將二人轉推出了東北、推向了全國。
幾年下來,趙本山打造了一個產業鏈條:把經營劇場與經營劇團結合起來,打造一個統一的品牌——劉老根大舞臺;用電視劇包裝二人轉演員,演員成名人了,為劇場吸引來更多公眾帶來不斷上漲的上座率。這個模式,在目前中國的娛樂產業中是獨有的。
有人評價:“這個套路只有趙本山能行。因為他名氣大,他拍電視劇好使,央視會播,別人拍不好使。”但二人轉專家馬力認為,趙本山導的電視劇之所以“好使”,是因為他在電視劇的表演上做了創新,把二人轉的藝術手法不露痕跡地融了進去,而這個本事確實只有趙本山有。
{分頁}投資、賺錢、再投資、賺更多的錢
2006年,劉老根大舞臺進入了成熟期,票價由200元漲到330元,即使是這樣,在電視劇的拉動下,人們還是慕名前來觀看。而令人費解的是北京的劉老根大舞臺開業伊始,票價就定為380元、580元、680元三個檔,這樣昂貴的票價竟然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于是又衍生出高價倒票的“黃牛黨”。如今“趙家班”在全國10個劉老根大舞臺每天都是同步提前熱場,統一的大紅燈籠、苞米棒子、毛驢拉磨還有滑稽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在沈陽這個省會城市里竟然經營著三家劉老根大舞臺,并且都十分紅火,每天上午10點多當天的票就賣完了。
在這所有背后,描繪的是一副趙本山打造的商業地圖,以本山傳媒為依托的“趙家班”遵循著“土洋結合”的模式,抓住了二人轉經營的要害,對其巧妙的包裝和推廣,使之成為東北民間藝術的代表,并采取舞臺演出、拍電視劇、辦文藝晚會、辦學校、做影視基地等多種方式將其放大,形成了一條龐大而復雜的產業鏈。
而剛讓人驚奇的是,很多人事業做大之后隨之而來的崩盤在趙本山身上卻沒有出現過,他依舊牢牢抓住這條產業鏈,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幾年內,他依舊是這個龐大商業王國的主宰者。這不是一般企業家可以做到的。
現在的趙本山在商業上的成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在演藝界的成就,他已通過自己的商業天分聚集了億萬財富。在他成功的背后,蘊含的是比“聰明”、“運氣”威力更大的商業基因。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學術研究部主任周城雄這樣評價趙本山:“中國有很多藝人轉行經營演出業,比如陳佩斯做大道文化,楊麗萍做云南印象。但藝人往往缺乏經營管理的能力。趙本山是一個特例。他是農民出身,但天生有控制企業的能力。他把公司的各塊業務做成了一條產業鏈,把演出、電視劇、教育、旅游結合起來,互相支撐。這對于一個成長自社會底層的藝人來說是很難得的。”
在“劉老根大舞臺“落戶北京的第二天,趙本山便飛赴香港等地,開始了他的CEO學習之旅。很多人將此看做本山傳媒上市前的準備。然而趙本山卻不以為然,“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是想企業擴張還是融資?可是自己有錢沒花了,融什么資?”
這似乎正說明了趙本山的擴張方式:投資、賺錢、再投資、然后賺更多的錢。
{分頁}一個蘿卜占好幾個坑
2009年春晚讓小沈陽火了,趙本山知道其他徒弟心里會不平衡。“他哐當一下就上天了,所有人都傻了。但我會和徒弟們解釋,這個平臺需要有一個人出來,師傅要帶他出來,誰離這個平臺近呢,就是他。不管誰出來,都是這個家庭的幸福。”
這是趙本山的經營理論之一,他多次告訴自己的徒弟,不管誰出名,為的都是整個大家庭。“管理藝人,你光用制度去約束是不好使的。那都是野馬,你上來就給他上套,繩兒會拉斷的。我和他們之間,首先是感情化的,就像他們父親一樣,有時候比父親盡到的責任還大。然后我給他們戲拍,讓他們火,他就不敢得瑟了。最后我們把所有規矩形成制度,一條一條寫出來,誰犯哪條,拿哪條錢。錢能治他們。罰款最多的,一下讓他掏10萬。”
劇場所有演員的薪酬由工資+獎金組成,白天拍電視劇的人再拿一份工資。團里每個人拿的錢都不一樣,但在內部是公開的。通常情況下,壓軸的只比頭碼多一倍。每一場演出都有專人給演員打分,你上臺,觀眾去廁所的有多少,不進來看的有多少,據此調整工資。有的演員名聲大了,工資會按比例做出一些調整。
趙本山在成本控制上非常有一套。首先,他每次選景都只在一個地方——家鄉鐵嶺地區的開原市,政府為他一路綠燈,從不收取場租。《劉老根》中的外景“龍泉山莊”、“鳳舞山莊”就是當地投資建設,現在已成為旅游景點。其次,基本上他所有的演員都是自己的徒弟和員工。電視劇的演員全是唱二人轉的,白天拍戲,晚上演出,開原距沈陽只有1個多小時車程,演員們兩頭跑,白天黑夜都不耽誤干活。不僅演員,每個職員也絕不能只做一份工作。趙本山本人的助理阿豪就在《馬大帥》中扮演一個也叫阿豪的混混兒;演出總監秦浩,既要監督舞臺效果,又要擔任鋼琴伴奏、音響指導,白天他又是工會宣傳。就連員工公寓的服務員,晚上還要到劇場檢票,一個蘿卜好幾個坑。
讓個人利益最大化,人才就能穩定下來
在本山傳媒,最看重的還是人。到2009年初,本山傳媒形成了在董事長之下分設1個總裁、8個副總裁、1個工會主席的構架,各人分別負責不同的區域和工種。本山傳媒管理層的一個共性是要懂二人轉,他們有的來自國營劇團,有的是趙本山從徒弟中選拔起來的。趙本山對管理層的要求是:“對任何人不要有偏見,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因為誰和我親,就管得松點,各塊業務有專門的人負責,又不聽話的,打電話給我。”每年的大年初五,本山傳媒集團的董事長、總裁、副總裁及全國各個集團的團長、副團長等聚集一次,召開全年總結大會。總裁、副總裁作述職報告。
2008年,趙本山帶著總裁班子到拉斯維加斯、好萊塢考察。“我讓他們看看好萊塢聲光電的運用,他們演出沒開始前就有表演秀了。”趙本山說。回來后,趙本山把東北文化和好萊塢、百老匯的方式結合起來,在“旗艦店”二層的玻璃櫥窗里放了一頭拉磨的驢,并專門為這頭驢做了一個升降機。演出正式開始前一個小時,就開始有兩對演員在櫥窗里表演,招呼過往的觀眾。
2008年,劉老根大舞臺有了自己的裝修公司,專門負責劇場設計、裝修,保證連鎖劇場風格的一致性。比如劉老根大舞臺外面的銅門,全中國只有一家能做。每新開一個劇場,趙本山都要親自看圖紙,一些關鍵位置擺放什么,舞臺是什么樣式要親自過問。
趙本山嚴格的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重視市場運作,加強票務管理,從不贈票。在沈陽,從各級領導到普通市民,都一樣平等買票。趙本山有很多朋友,但他會拒絕任何白看戲的朋友,實在躲不過的,他就自己掏錢買門票,送朋友。
趙本山還打算做一個基金,讓員工按工資的一定比例存放一些錢進來,當演員們演不動了,可以從里面提錢,作為養老之用。一旦員工中途離開,存款不予退還。“讓個人利益最大化,人才就穩定下來了。”他不反對徒弟收徒弟,現在他已經有了徒孫。他相信這種方式會讓本山傳媒的競爭力得以延續。
事實上,作為管理層,壓力遠不止于此,畢竟“連鎖劇場”不同于“連鎖超市”,其核心資源是人和地域文化。二人轉能否在東北之外的地區扎根,成為一種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娛樂形式,這是存在風險的。一旦二人轉藝術魅力在當地衰落,“劉老根大舞臺”前期投資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如果我有足夠的精力、足夠的錢、足夠的演員,我會讓大舞臺像麥當勞一樣,在全國連鎖經營。十年后,我在各個省會都有一家大舞臺,你想那是一種什么力量。如果我有三十個舞臺,這一晚上會產生多少價值?”
本山買公務機很可能是一筆非常精明的投資
最近一次關于“高調”的趙本山的新聞除了春晚便是鬧的沸沸揚揚的“購機”事件了。趙本山煩透了買機票、誤航班和“被追星”,索性花了2億元買了一架龐巴迪挑戰者850公務機。
機上最多能坐14名乘客,有臥室、酒吧、健身房,能上網、發傳真、打衛星電話、看DVD,還能開小會。最快能飛850碼,最高能飛12497米,最遠能飛5129公里。
有人說,趙本山買小客機可能并非一次買斷,一人獨享,而很可能是一筆非常精明的投資,他沒有用買一架飛機的錢,卻不僅擁有了飛機的產權,還順利進入航空業,要為國內的明星們出租包機,如此的策略將為趙本山省下一大筆開支。有這樣的頭腦,誰能說趙本山不精明?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袁岳如此評價趙本山:我對本山大哥的尊敬出于四個因素,一是本山先生本人的敬業創新。與其他包括郭達、馮鞏、黃宏等曲藝人物相比,本山大哥的戲路子寬,抓點子準,創新性強;二是本山大哥對于徒弟的帶領與提攜。從成腕兒的范偉到如今紅透全國的小沈陽,本山大哥真正表現出了對于團隊的帶領與培養能力,而不只是一個超級個體藝人;三是本山大哥的產業化操作,尤其體現出其對于所掌握的藝術與人才資源的最大化運用。本山大哥親自出演、導演與制作的《劉老根》、《鄉村愛情》等作品得到觀眾,尤其包括年輕一代觀眾在內的欣賞;四是本山大哥成為這樣一位兼有超級明星、掌門人、娛樂創業家綜合角色,而且每一個角色都能令人刮目相看的大哥大人物,卻非常本色、實在,既沒有巨星風范,也沒有滿身別人貼的包裝,看起來還有點像農民、像一小鎮人物、像一農民創業家。他把他原來的生活經驗與聯系利用得那么充分,他讓我想起了國學大師季羨林和財富人物李嘉誠,也就是說他的做人方式與為人姿態更加接近一個有底子、有底氣、有底色的大師做派。
{分頁}趙本山:現在中國遍地是黃金
主 持 人:李崑
嘉賓主持:龍永圖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嘉 賓: 趙本山 本山傳媒董事長
其實我在公司里是做公關的
2009年除夕晚上,趙本山的小品《不差錢》毫無懸念地成為央視春晚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也正是這個小品,讓全國觀眾認識并喜愛上了28歲的年輕人——小沈陽。小沈陽也憑借《不差錢》中另類的二人轉表演,逼真的明星模仿秀在全國迅速走紅,身價倍增。
主持人:本山大叔您實話實說,現在您跟小沈陽,您覺得誰演得更好?
趙本山:他們目前這種狀態和受歡迎程度,比方說我們倆坐那兒賣票,我指定賣不過他。我這張臉已經看了二三十年了,是看夠的一張臉,他是新出的,我們要知道市場價值,但我對他們不會吃一點吃醋。
龍永圖:小沈陽沒有本山傳媒這艘大船,他站不起來。我看你們節目以后覺得小沈陽他們甩不掉你,因為你們是個團隊。
趙本山:現在都關心徒弟發達了,會不會變心的問題。
龍永圖:小沈陽給我一個啟示,二人轉有點像中國的乒乓球,后備力量特別強。為什么中國的乒乓球幾十年長盛不衰,就是因為我們打乒乓球的人成千上萬。二人轉為什么能成功?
趙本山:現在有上萬大軍,但是唱得比較好的非常少。
龍永圖:你這樣的隊伍,有一萬人做后備隊。所以你就長盛不衰了,選擇余地很大。為什么咱們中國足球老起不來,沒幾個人踢,所以你做足球沒成功。
主持人:有一位經濟人士也曾經說過這句話,說藝術家一般很少能被經濟界、財經界人士所真正尊重,本山大叔就是其中最突出、最出色的一位,因為您被許多經濟界、財經界的人士所尊重。有人說您是跨界人士,特別著名的非常成功的跨界人士,您自己評價一下,做演員和商人哪個更難?哪個角色對于您來說更駕輕就熟?
趙本山:其實兩個分的不是很清,我一直是用感情去跟觀眾交流,我對藝術的投入不存在半點虛假,如果假我接受不了,包括我作品也是;至于身份,我覺得沒有轉換,人們在公司里叫我董事長,其實我在公司里是做公關的,有些不好辦的事兒就得我出頭辦,我也是一直認認真真的;我接觸這些學生們,剛開始我苦惱了很長一段時間,把他們這些野生的聚到一起,都是野生狀態,需要感情溝通,藝術的標準溝通,包括人情世故的溝通,這些年來我在這方面費了很多心。
龍永圖:本山傳媒的管理方式我覺得非常人性化,我認為一個企業就要像一個家庭一樣才會成功。
人的一生要經營他自己最通、最明白的事情
去年,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臺”正式落戶北京前門,張藝謀、成龍、馮小剛、葛優、姜文、倪萍等三十余名明星大腕悉數到場,為北京劇場的開業捧場道賀。通過趙本山多年的努力,從黑土地走出來的二人轉藝術終于登上了京城的“大雅之堂”,這也是趙本山多年來最大的夢想。
主持人:有很多藝人也在從商,但是做得不如您成功。之前的金融危機您自己的企業,自己的產業鏈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大不大?
趙本山:我不但沒受影響,而且還好了。
主持人:為什么?
趙本山:可能這是一個規律,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的時候也是。
龍永圖:當時好萊塢整個火了一大把,很多優秀的演員和歌手就是在30年代大蕭條出來的。
趙本山:這種狀態下要找快樂。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有一個分論壇就是關于亞洲創意文化產業。您能不能給我們講講,金融危機對于亞洲文化,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影響,或者說怎么看待這里的機遇?
龍永圖:本山大叔也研究過歷史,在歷史上凡是經濟上困難的時候,常常是文化產業發展時候。美國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時候,就是好萊塢發展的巔峰時刻,奧斯卡金項獎那都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美國很有名的一些歌星和電影演員,也是那個時候誕生的。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經濟長期處于蕭條的時候,日本出現一個非常新的產業——動漫產業。后來到了亞洲金融危機,韓國出現了它的游戲產業和韓劇,韓劇有一段時間沖擊我們很厲害。日本和韓國的一些大的公司,在受到經濟沖擊的時候,文化產業反而異軍突起,所以我希望,這次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我們的文化產業有新的發展。現在看來幾個大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都相當不錯,所以我覺得你們應該抓緊這樣一個機會,好好發展一下。
趙本山:這就說我們應該感謝金融危機。
龍永圖:應該說金融危機要感謝你,因為你在金融危機中給大家帶來快樂,使大家更有信心來克服金融危機。
趙本山:我也思考這個問題很長時間了,我想發展速度一定不要過快,不過快的原因是一個品牌的形成過程是很難的,其實劉老根大舞臺這個公司就已經形成品牌了,它是一種品牌性效應,品牌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品質。品質如果保證不住,有多大品牌到最后都會受損害,會變味兒。
龍永圖:品牌不是永久性的。
趙本山:這是一個特殊行業,好多問題都是我在做,我要開100家,這100家我3天就得輪換去一次,不去的地方你可能沒有親自去管理,品質就會受損害,我就怕把這個名兒弄壞了。
龍永圖:所以我并不把本山傳媒商業化的過程看成是一個文化產業商業化的過程,我認為這是應對市場巨大需求自然形成的一個產業,這個產業是一個由需求推動起來的產業。什么叫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就是由需求推動的經濟,你們這個產業就是由快樂需求推動起來的事業,這個事業肯定成功。所以我現在擔心的是你的擴張速度不夠快,你建全國劉老根連鎖的計劃,到底是一個什么計劃?
趙本山:本山傳媒集團已經成為一個大規模的公司,大家知道的二人轉演出、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我拍的影視劇等,現在都屬于這個范疇。大本營就在我的影視基地里。劉老根大舞臺其實現在多開一家就賺錢,全國有不少要加盟的要連鎖的,我一年給你多少錢掛你名兒就行,我覺得這個事兒不能干,沒法保證品質。我們要順應市場的結構和變化,慢慢發展。比如北京開一家如果好了之后,就可以在北京開兩家、三家甚至開到四家,因為市場非常大。但是再往上海、重慶等南方,就得一點點發展。每一個劇場開業都需要很長時間的裝修,裝修必需裝成我總店的模樣,都必須是一個牌子,一看這才是我劉老根大舞臺的二人轉,就像麥當勞,趙本山有品牌。
龍永圖:有一個固定的品牌形象。我覺得你的連鎖店稍微快一點也沒有什么關系,因為你后備人才比較齊全,而且主要是有你這個大牌子扛著。
主持人:您有沒有想過,進行文化抄底有無限的商機。您算是文化產業里的巨無霸了,有沒有想過比如購買一些出版,或者進軍國際演藝圈類似這種事情?
趙本山:其實人的一生要經營他自己最通、最明白的事情,比方說二人轉是我最懂的,我知道觀眾需要什么。過去想過弄個電視臺,再弄個頻道 這都想過,可是我覺得可能會分散精力,影響主業經營,會導致失敗。
龍永圖:本山是一個非常成熟的企業家。我們中國為什么把房地產鬧成這個樣子,股市鬧成這個樣子,就是很多企業家不能專心于自已的專長,做衣服做鞋賺了點錢,腦子發熱,一看房地產掙錢都往那里去了,結果把房地產的泡沫搞的很大。還有些人,剛剛把企業做得半大不大 ,想上市,然后走關系。
趙本山:我就差一點,要不前年就上市了,都已經做了,后來幾個上市的朋友把我就勸住了,家庭也不讓。這一件事夠做了。
龍永圖:這件事夠你一輩子的。
趙本山:做不完。
龍永圖:而且我為你特別感到慶幸的是,你有一幫真正的徒弟,我非常欣賞“徒弟”這個說法,這里面帶有很濃烈的人性化管理。有些人好像不太贊成,也有人說二人轉是一個比較低俗的文化,什么叫低俗?老百姓歡迎就是高雅。
趙本山:高端這兩字跟在電視機前坐的那些看電視的家庭婦女們一下就隔遠了。
龍永圖:對,所以我每次和那些經濟學家對話的時候,我說咱們能夠把這個問題用最簡單的,老百姓的話講清楚就成了。
趙本山:高雅和通俗之間沒有矛盾。很多人覺得小沈陽包括說我這些年來掉到俗套堆里頭始終沒出來,我覺得雅和俗的關系應該是大俗大雅,得有“大”字,要是小雅就是裝雅,我們一定要理解俗和雅之間是并存的。什么是高雅,“高雅”這兩個字就把很多人拒之門外了。
龍永圖:而且任何文化產品,市場必須接受。丫蛋講的幾句話我特別喜歡,她說我們就是要從這些觀眾那兒掏錢,講的太好了。我們很多文化團體,就是靠政府貼錢,靠政府、大企業包場,這有什么意思?這叫什么文化演出?文化演出的最高明之處就從那些觀眾的口袋里面把錢掏出來,而且讓人家高高興興的掏錢,誰能夠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錢掏出來,誰就有本事,這就像企業家一樣。
趙本山:其實我們有56個民族,有9億農民,還有很多平民,剩下那些我們給它定為高端,其實這些高端都是為這些平民服務的,所以說他們不進入俗的狀態永遠也雅不起來。
龍永圖:不知道丫蛋那幾句話是不是你編的,反正講得挺好,對我這個搞經濟的人來講都特別入耳。中國現在有些企業就是靠壟斷,靠政府保護,好像是掙了很多錢,實際上是犧牲,用消費者的利益來保證這樣一個小企業的利益,這種企業到市場經濟來干什么呢?
本山大叔這十幾二十年來,在中央電視臺的成功,講了很多老百姓心里的想法,而且用你一種“趙本山”式的語言來講,這一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覺得,“趙本山”式的語言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現象,就是用一種非常幽默的,有時甚至黑色幽默的語言,來講出老百姓心里面想講的一些話,非常生動。
觀眾:我想知道您當老板之后有沒有賠過錢?
趙本山:我一直按著與市場比較吻合的方式往前走,我每走一步都是成功的,在我做的事情中從來就沒有過賠錢的時候。
觀眾:對草根藝人如何管理?有專門管理團隊嗎?
趙本山:我極不喜歡這個名稱,我就是草根藝人,關鍵不在于這個草根不草根上面,關鍵是給大眾送去非常快樂的作品。從下到上,我們有一個很科學的管理體系,我不是什么都管,我只管一個大致方針和決策。
觀眾:您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
趙本山:中國有13億人,有9億是農民。中國的市場實在太大太大了,現在黨和國家政策又好,可以說,遍地是黃金,關鍵看你怎么撿到黃金。撿黃金,靠什么?靠文化!靠誠信!
{分頁}我的目標就是全世界
記者:創業這么多年,您為錢愁過嗎?聽說你從來沒貸過款?
趙本山:沒有,沒貸過。其實貸款不是什么壞事,企業應該借助銀行來發展。但我始終覺得,貸款該人錢似的。我都是滾點花點,然后就滾大了。很多人勸我上市,我說沒必要上,自己賺的錢自己花夠用了。美國要是沒那么多上市公司能那樣嗎?中國為什么在金融風暴中受刺激不太大?中國就是一年不發工資,他也過得去,家家都有點存款。美國人把下個月的錢都花了。其實,我們是個有準備的國家。
記者:您的成就感是來自笑產業嗎?其實,您的資源可以做很多事。
趙本山:還是放大快樂。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要是圖面子,那時候整點房地產不是更賺錢嗎?我覺得,那個錢不應該是我賺的。上帝給我這一塊地兒就夠了,別的地方,我看人家做得好,我去搗一把,等于在拿別人的錢。我不會像早年那樣輕易去做不相干的了。就算政府白給我塊地,光這地就值多少錢,讓我再蓋點兒啥的,我都不會要。人的財力、命運,該得多少就得多少。我現在得到這些,都沒準備。過去都吃不上飯,現在弄成這樣,足夠了。更重要的是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做我懂的。藝術這一塊,怎么開劇場,怎么發展演員,怎么拍電視劇,怎么帶學生,我懂。我咋做都賠不著。
記者:您有沒有想過,當您退居二線,不再那么親歷親為去做事的時候,這個機構還能有這么強的競爭力嗎?
趙本山:比方說,我一兩年不在公司,這兒能不能照樣生產。現在我不敢下這個結論。現在,一是做好經營,二是做好管理。長久的事我不敢設想,只要我存在,我的公司不會不好。當你不知道的時候,想也沒用。我會把我最優秀的管理模式傳下去。我們公司每一天的會議都有記錄,所有發生的事,當天都有文件。我們的管理很透明。
記者:想過把公司交給誰嗎?
趙本山:可能是我兒子管,他還延續他爸爸這套制度往下走。我沒和他聊過,但如果家里人不合適做,我不可能讓他做。他必須是這方面的人才,否則你交給他,他給你敗壞了。
記者:您曾說上學是為了讓自己能更規范地管理企業,也就是說,您有經營管理方面待解的難題?
趙本山:我覺得人都有一個“飄”的過程,企業家更要解決“飄”的過程。中國還沒有出現世界首富。中國如果有一個人成為世界首富,我才佩服中國。比爾·蓋茨那么低調,李嘉誠先生那么低調,我們還差得很遠,慢慢學吧。
記者:具體來講,您“飄”的時候,是什么樣的狀態?
趙本山:其實我也有過膨脹的時候,想過辦本雜志,辦個電視臺什么的。前年的時候,有朋友幫我運作上市的事情,我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決定不上市,還是踏實做好眼前的工作吧。
記者:您是否認為讀CEO班會幫您度過平臺期?
趙本山:的確。企業做大了,自然會有困惑。在商學院上課,于我來講,是個調整、降溫的過程。一方面是學習了國外先進團隊的管理經驗和教訓,這對于我未來管理我的傳媒很有幫助;另外一方面,是心理層面:有點錢就不會玩兒了,這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我甚至可以這樣打包票,大部分企業家都有心理疾病,包括我。
記者:在眾多商學院里,您為何決定選擇長江?
趙本山:我知道李嘉誠的名字,他是整個華人圈子的首富,華人的驕傲,這足夠了,我就沖這個去的。
記者:本山傳媒2008年演出賺了近一億元,能不能透露一下在影視劇、電視欄目和藝術教育這三個產業分別賺了多少?
趙本山:說實話,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二人轉,放在我的劇場的效益上,其他產業都是為它服務的。我無論是拍戲打造人才,還是其他各個環節,都是為了這個,劇場演出才是真正地面對市場。藝術教育把他們培養出來,然后在電視欄目和影視劇中提高知名度,最后還要回到劇場演出上。
記者:這樣一種多產業互動的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趙本山:我演小品很多年,中間有一段時間沒怎么碰二人轉,2001年我在吉林看到當時的二人轉,那種生命力一下子把我震撼了。我當天晚上就想要搞個比賽,選出人來去演影視劇,我還要開劇場、搞演出。
記者:您是否打算為本山傳媒找一個CEO,標準是什么?
趙本山:同別的企業不同,本山傳媒有著自己的發展背景和發展歷史。我暫時沒有尋找CEO的打算,因為我就是我自己企業的CEO。
記者:很多人覺得您在管理方面其實挺有特點的。
趙本山:整個公司上下大家像一家人。我告訴你,就在這個公司,動每個人的利益、動公司的利益他們都會急。為什么?我覺得一個企業能做好做大,企業文化是最重要的。前提是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對企業有一種依靠。主人首先要做到位,否則沒有用。
記者:二人轉演員經歷都很復雜,不好管理吧?
趙本山:他們要是犯致命的毛病:吸毒、濫整、對家庭不好,都歸我管,我可真收拾他們,我就是這種家教。我在管理方面也有過很難的事,他們來到我這兒之前,都是各個劇院壓軸的大師。
記者:管理一批高智商的員工很難吧?
趙本山:我的管理是情感加制度,情感如果不好使了就用制度。我首先用情感感化他們,不行的時候我就收拾他們,我是這種人。我必須要亮出我的底牌,超出我的底線就不行。
記者:您現在的管理團隊都是從本山傳媒內部選拔的嗎?
趙本山:我的管理團隊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我逐漸在換,我們的總裁(劉雙平)是武漢人,武漢大學哲學系的高材生,我們這些副總裁都是逐步替換的。我在全國各地發現人才了我都親自跟他們聊,哪怕是一個服務員,我發現他服務素質非常好,我就會問,你希望到我的團隊來嗎?你現在賺多少錢?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挖人才,人才是企業的靈魂。
記者:有沒有對公司將來階段性發展的一個規劃?
趙本山:我沒有更深的理想和太多的選擇,我都是一步步走到今天。第一,我要好好做人;第二,我要把我的事業發揚光大,我要走向世界,我的目標就是全世界。
記者:您覺得,您用商業力量改造二人轉的模式,能不能用到其他藝術品種上?
趙本山:一切人為主動去“撫養”的藝術品種,最終都將面臨死亡。當藝術和商品聯系起來,必須要市場化、要被民眾接受,市場上賣花,只要花開得漂亮,我們花多少錢都買,就是這個道理。
記者:您的夢想是讓二人轉國際化,其實單單是國內文化差異就非常大,您覺得二人轉能被全中國的民眾接受嗎?
趙本山:情感才是我們溝通中惟一的核心。藝術,甚至一切都需要情感,我們不論有多大能耐,也經不住情感的洗禮。